社科网首页|《台湾研究》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台湾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摘要

2025年05月09日来源:台湾研究微信公众号
 

《反分裂国家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论析

王英津

      摘 要:《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四重属性,即它是反对分裂之法、促进统一之法、维护和平之法和政策宣示之法。为了体现台湾问题的内政性质,《反分裂国家法》在法律名称、文本表述和制度安排上作了特殊处理,具体包括:该法名称前面没有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该法规定启用非和平手段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对外战争。20年来,该法的实施对于震慑台独分裂活动和遏制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不赞同近几年一些大陆学者主张细化或补充《反分裂国家法》的观点,但主张打通《反分裂国家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衔接,并建议在《反分裂国家法》中增加相关衔接性条款。今后,伴随着大陆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条件将越来越充分。

      关键词:《反分裂国家法》;台独分裂势力;非和平方式;祖国完全统一

      作者简介: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祖国完全统一研究中心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1.8D61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02-15



论《反分裂国家法》的体系化实施

      摘 要:2016 年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和台湾岛内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分裂国家法》如何在推动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较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统领,以《反分裂国家法》这一基本法律为核心并与《国家安全法》《对外关系法》等其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主干法律制度相辅相成,以相关行政法规中的反分裂条款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反分裂法律体系。面对台海局势的内外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台独分裂活动及其外部勾连的新特点,未来应充分把握既有反分裂法律体系,以系统思维推进《反分裂国家法》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反分裂国家法》;反促统;法律实施;一国两制

      作者简介:季烨,法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法治体系与法治话语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82000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921.8D61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17-11



《反分裂国家法》第三条的国际法阐释

伍俐斌

      摘 要:在国际法语境下,内战是一国内部不同武装力量之间发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而战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内战。这一场内战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影响中国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和台湾的主权归属,它决定了外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是政府继承,两岸复归统一,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更不能将所谓特殊政府继承理论引入两岸关系。台湾当局试图单方面重新定位两岸关系,并不改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的根本属性。随着岛内台独势力的不断膨胀,特别是民进党连续多年执政,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在增加,反对和制止分裂已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内容。结束内战除武装斗争方式外,也可以采取和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内战遗留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反分裂国家法》;台湾问题;内战;和平方式

      作者简介:伍俐斌,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装冲突法的新发展及对国家反分裂武力行动的适用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2BFX16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921.8D61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28-11



特朗普2.0贸易政策与台湾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

张冠华

      摘 要:中美战略竞争、国际地缘政治紧张与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近年来台美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拉动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等核心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再工业化现象,总体经济呈现倚美发展态势。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迫压台湾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向美规模性转移。在岛内经济资源日益向电子信息产业集中、产业发展不平衡加剧情况下,核心产业外移放大台湾经济的荷兰病风险,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对台关税重创台美贸易,台湾经济再次面临发展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特朗普2.0;贸易政策;供应链转移;台湾经济;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张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12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39-11



矛盾与牵制: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美台关系

李应博  王雨辰  周小柯

      摘 要:美国与台湾地区基于各自在半导体研发设计和高端代工环节的相对优势,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拥有重要的技术权力,二者间也存在紧密的半导体贸易基础与产业关联。近年来,受国际政经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波动明显。美国基于自身产业利益和对华科技围堵目的,以迫使台企赴美投资、限制两岸产业合作、裹挟台湾加入产业同盟等方式对台湾半导体产业进行干预和牵制。这不仅削弱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还将进一步割裂两岸经济与科技合作,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负面冲击。本文在分析美台半导体产业关联特点、矛盾趋势和长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再全球化、深化两岸产业链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美经济与科技对话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半导体;台湾地区;美国;产业链

      作者简介:李应博,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雨辰,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周小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下深化两岸产业链合作的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4YJAGAT002)阶段性成果及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2024ZZBJ113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127.58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50-13



美国台海政策生成演进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摘 要:意识形态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组成部分,也是其内驱力和目标。作为美国对华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海政策,就体现了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动机。长期以来,美国在台海地区保持战略模糊的同时,又坚持清晰的意识形态立场,甚至在冷战后还试图通过民主台湾影响和改变中国大陆。近年来,美国台海政策的意识形态性有所凸显。这既是历史惯性使然,也是国际战略格局变化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化为岛内台独势力借民主之名谋台独之实制造了机会,给中国外交和两岸关系带来了多重挑战,当深入研究,以妥善应对。

      关键词:台湾问题;台海政策;中美关系;意识形态;价值观

      作者简介:林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D871.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63-11



制衡视角下美国以台制华的逻辑、路径及困境

巴殿君  韩铭洋  

      摘 要:当前,美国以台制华政策在军事、经济和价值观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多重制衡特征。外部结构压力、国内战略共识和台湾当局态度共同构成影响美国以台制华行为的主要因素。尽管特朗普政府抑或拜登政府具体制衡手段存在不同侧重,但始终意在通过操弄台海局势,实现制衡中国崛起、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图谋。两届政府对台政策有着显著的延续性,呈现出从双向平衡到单向制衡、软制衡和硬制衡兼施、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并举的特征和走势。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面临严重掣肘,美国制衡意愿与制衡能力的失调、盟友对涉台问题的谨慎有限配合、台湾岛内不同战略选择间的博弈。这一制衡与反制衡的互动加剧中美两国间的不确定性,对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以台制华

      作者简介:巴殿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铭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冯冠,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本国家安保战略重大调整对我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3AGJ007)阶段性成果。

   中图号D5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74-12



与有荣焉:国际社交媒体中台湾网民的游戏接合与文化认同研究

连水兴  庄羽欣  许丽彬

      摘 要:数智时代,游戏已然成为增进两岸民众了解乃至两岸融合的新途径。本研究试从文化认同理论的重述与异斥路径出发,探访游戏创造的接合态如何影响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鉴于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两岸的现象级爆火,本研究以《黑神话:悟空》及相关议题为研究对象,抓取国际社交媒体YouTube平台中台湾政论节目的内容以及台湾网民评论,运用话语分析三维模型(CDA)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重述路径之下,该游戏形成对传统文化符码的认知重述,构建起台湾玩家与网民新的文化记忆。对此加以研究,将有助于探寻数智时代新媒介构建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可能路径,为促进两岸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认同;《黑神话:悟空》;接合;台湾

      作者简介:连水兴,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庄羽欣,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许丽彬,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公共口语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24MJDZ01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2G89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86-13



数字时代的台湾青年文化认同构建路径探讨——基于对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观察

李筱哲

      摘 要: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推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和构建文化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黑神话:悟空》为案例,梳理电子游戏对青年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在大陆文化产品影响力加速拓展与民进党持续推进去中国化政策的交织影响之下,电子游戏正通过文化传播、角色扮演、社交互动、情感共鸣四条路径构建着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并促其出现认可大陆文化产业成就、但刻板印象仍存,乐于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但缺乏系统了解,主动接触大陆网络文化、但融入程度较浅等文化认同新特点。未来,可探索依托电子游戏贯通虚实场域等路径,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形塑集体记忆,积极构建两岸青年共同文化认同,助力两岸文化交流与青年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

      关键词:数字时代;电子游戏;台湾青年;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李筱哲,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主任编辑、驻台记者。

      中图分类号:G122G899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2-0099-12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