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成果展示

《台湾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摘要

2025年03月21日作者:《台湾研究》编辑部

 

 


目 录 

  

专题 

1 透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朱卫东 

9 “美国优先”: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台安全关系走向刍议  信强、刁国轩 

20 特朗普2.0 时期台海局势走向综论 

    特朗普2.0时期美国涉台政策展望  汪曙申 

    特朗普2.0时期美国国会生态与涉台动向初探  刘匡宇 

    赖清德当局对美政策走向探析  陈桂清 

    赖清德当局拓展“国际空间”的策略与特点  贾蓓

36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台政策前瞻  孙冰岩 

两岸关系 

48 非和平方式推进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鹤亭 

58 台湾地区权力关系模式对两岸政策变迁的影响研究  何淼、刘国深  

经济 

69 美国芯片“以台制华”的政策实践及台湾当局的应对  熊俊莉  

81 两岸暨香港地区经贸双循环关系探析  罗成、莒萍、赵森  

社会   

95 适应在云端:在闽台青的大陆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叶秀端、苏培芳、胡冰 

 

 

   

  

透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朱卫东 

  摘 要:特朗普再次执政,掀起以“MAGA运动”为核心的风暴席卷全球,给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预示着美“以台制华、阻统挺独”政策进入新阶段。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和台海政策深受其野心梦想、人格特质、权力基础和施政方向的影响,“特赖组合”推升台海局势的复杂性与对抗性。面对特朗普卷土重来带来的复杂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从容应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自身的战略选择影响和塑造中美关系。从战略全局出发,坚定而灵活地运用“两手对两手”策略,敢斗善斗巧斗,推动中美双方找到正确相处之道。在台湾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干涉、反分裂斗争,全力塑造有利态势,防范化解风险。 

  关键词:特朗普第二任期;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影响;应对 

  

“美国优先”: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台安全关系走向刍议 

信强、刁国轩 

  摘 要: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台海政策将秉持以当代“杰克逊现实主义”为内核的“美国优先”原则,遵循外交服务于内政及“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逻辑,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美台军事安全勾连必会随着美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而增强,且具有突出的交易性与议题联动的特征。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决策风格、执政团队内的立场差异、国会亲台议员的干扰寻衅,以及赖清德当局“倚美”与岛内民众“疑美”之争,则将影响美涉台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使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台军事安全关系更具波动性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美国优先;美国台海政策;中美战略竞争;美台军事安全关系 

 

特朗普2.0 时期台海局势走向综论 

  【编者按】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强化和台湾政治生态的“绿化”,近些年台海局势更加复杂动荡。赖清德执政以来推行“倚美反中”的“台独”路线,特朗普回归后的对华涉台政策突出“美国优先”原则。结合历史实践与当前形势,特别选取若干视角,以本所专家综论形式深入探析特朗普2.0时期的台海局势演变走向。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台政策前瞻   

孙冰岩 

  摘 要: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反传统”言论引发美国传统外交建制派的广泛关注,他们推测若特朗普再次执政或将大幅调整美国长期奉行的挺台政策传统。然而,基于对特朗普第一任期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台政策的延续性分析,结合特朗普外交安全团队的人员构成及其决策模式研判,本文认为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对台政策将更多被纳入对华战略竞争框架而非“美国优先”视阈。从战略层面来看,美国在涉台核心问题上将保持高度的政策延续性:继续推行掏空和模糊“一个中国政策”的具体举措,扩大对台军售规模并强化对台“军事协防”承诺,同时通过施压与拉拢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盟友介入台湾问题。在政策执行层面,或将呈现对台决策协调混乱有所增加、白宫与国会行动协同性增强、“以台制华”策略的实施频率提升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会适度淡化“价值观外交”在对台政策中的比重,但此类调整仅属于战术层面的微调,不会动摇美国在战略层面延续既有对台政策传统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特朗普政府;台湾问题;美台关系;中美关系 

 

非和平方式推进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鹤亭 

  摘 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同时,保留非和平方式统一的选项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内战法理为中央政府启动非和平方式统一提供国际法依据,《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了非和平方式统一触发的条件,国际人道法确证了非和平方式统一的适当性。为有利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保障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中央政府可择机重启内战行动,在战时管制阶段对台实行直接管治以尽快结束武装冲突进入过渡状态,在战后和平重建阶段通过委任治理来恢复秩序形成和平状态,逐步重构央地关系和台湾政制,促进两岸政治一体化与社会融合发展。 

  关键词:非和平方式;完全统一;台湾问题;内战 

 

台湾地区权力关系模式对两岸政策变迁的影响研究   

何淼、刘国深 

  摘 要:回顾李登辉至蔡英文四个执政周期中两岸政策的变迁历程,台湾当局的权力关系模式对其两岸政策的决策过程施加了系统性的影响。从制度规定上看,台湾地区领导人具有权力优势,对于两岸政策制定有主导力;但从实际运作面上看,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制衡关系,而政党作为权力关系纽带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府、院、会、党”的互动关系组成了台湾地区权力关系的基本模式。本研究试图构建台湾地区权力关系模式与其两岸政策制定的互动模型,并以台湾地区政治运作的实际案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当台湾地区领导人处于权力关系的弱势地位时,通常以更为激进的两岸政策来巩固权力地位;当台湾地区领导人处于权力关系的优势地位时,通常以更温和的两岸政策规避风险。 

  关键词:台湾政治;权力关系;两岸政策;模型建构 

  

美国芯片“以台制华”的政策实践及台湾当局的应对   

熊俊莉 

  摘 要:在芯片成为全球战略资源背景下,美国加快实施芯片“以台制华”战略,试图以出口控制、投资排挤、联合行动等手段迟滞中国大陆高科技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鉴于台湾地区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均不断施压台湾芯片产业与大陆“脱钩断链”,进而将台湾纳入美国芯片“以台制华”战略。民进党当局为“拒统谋独”,对此大加迎合。本文拟对美国芯片“以台制华”政策按“制裁性”“激励性”“协同性”层次进行梳理,同时兼论民进党当局扮演的实践和落实角色,以冀对系统了解、积极应对美国相关政策理念、方法和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芯片;“以台制华”;政策法规 

 

两岸暨香港地区经贸双循环关系探析   

罗成、莒萍、赵森 

  摘 要:2005年以来,两岸暨香港地区逐步形成了经贸双循环网络体系。本文试图建构“经贸双循环”理论分析框架,深刻阐释两岸暨香港地区复杂而有机的经贸联系,定义组内经贸关系为“内循环”、组外经贸关系为“外循环”,利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与货币汇率等四大经贸双循环工具,对两岸暨香港地区经贸双循环的时代条件、结构机制、内在规律以及变化趋势予以系统性解析。研究发现,产业嵌套互补与汇率钟摆稳定是两岸暨香港地区经贸双循环的正向推动力,而贸易和投资“武器化”则对其造成负向冲击,据此提出推动两岸暨香港地区经贸趋向均衡性双循环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经贸双循环;两岸暨香港地区;组内组外关系;货币稳定机制 

 

适应在云端:在闽台青的大陆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叶秀端、苏培芳、胡冰

  摘 要:社交媒体搭建起了两岸相互沟通的桥梁,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在闽台湾青年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使用的视角切入,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在闽台青的大陆社交媒体使用对其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台湾青年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闽台青的大陆社交媒体使用对其中华文化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智力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在闽台青大陆社交媒体使用模式中的信息传播、社交互动、休闲娱乐对其中华文化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对其中华文化情感、中华文化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陆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其中华文化认知、情感、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充分利用大陆社交媒体平台、发挥文化智力中介作用,提升在闽台青的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两岸融合发展;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中华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