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论著

2018年两岸经贸稳步前进

2019年05月30日来源:熊俊莉 王子旗

  2018年,在国际政经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加剧等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稳步前行。两岸新经济合作广度和深度明显拓宽,两岸经贸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呈现新态势。展望2019年,两岸经贸关系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将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一、两岸贸易在中美贸易博弈冲击下逆势增长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两岸产业链形成一定冲击。但两岸贸易未受明显影响,反而快速增长,台对大陆贸易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一)两岸贸易持续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1-11月,两岸贸易额2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自台进口为164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预计2018年全年两岸贸易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根据台湾方面统计,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含香港)为1936亿美元,其中台对大陆出口为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6.3%;进口为552亿美元,同比增长7.1%。

  (二)台对大陆贸易依存度继续提升。祖国大陆地区仍维持台最大进、出口伙伴地位。据台“财政部”统计,2018年台对外出口同比增长5.9%。在台主要出口市场中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增速为6.3%,高于东盟(-0.6%),但低于日本(11.1%)、欧洲(8.3%)和美国(7.5%)。台对大陆(含香港)出口依存度由2015年的39.4%提升至41.2%。在台主要进口市场中对大陆(含香港)进口增速为7.1%,高于日本(5.3%),但低于中东(24.8%)、美国(14.9%)、东盟(11.3%)和欧洲(10%)。台对大陆(含香港)进口依存度仍维持在19.3%的高点。

  二、台商投资维持增长态势

  虽受中美贸易摩擦、台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等冲击,但台商对大陆投资热情不减。

  (一)台商对大陆投资稳定增长。据商务部统计,1-10月,台为大陆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43.3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仅次于香港(746.5亿美元)和新加坡(43.8亿美元),占大陆吸引外资总额的4.02%。前10月,台商在大陆各类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34.7%。但按台方统计,台商投资金额有所下降,达成率约五成。台“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2018年前11月核准对大陆投资634件,同比增长17.4%;核准投资金额79.3亿美元,同比下降3.9%。前10月,台商赴大陆投资实际到资额36.4亿美元,达成率52%。截至今年11月,台当局核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共4.3万件,金额1817.7亿美元,远高于累计对外投资(自1952年起)总额1371.8亿美元。

  (二)台商对大陆沿海地区投资热情不减。沿海的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仍对台商有较高吸引力,据台“投审会”统计,前11月台商投资额分别增长12.8%、27.1%和52.6%。此外,增长较快的还有湖北省和辽宁省,分别增长了103%和225%,并跃升至台商投资各省排名的第6位和第8位。江苏省仍位居大陆台商投资首位,前11月吸引台资20.9亿美元,累计共吸引台资556亿美元,超过第2、3位的广东331亿美元、上海265亿美元。

  三、大陆人员及企业赴台持续减少

  (一)大陆赴台游客持续下降。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大陆赴台人次逐年下降。2016年、2017年分别下降16.07%和22.2%,2018年1-10月同比继续减少0.7%,为225.5万人次。当前,大陆虽仍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地,但占比已降至25.8%。同期,在台当局力推下,东南亚居民赴台人次持续增长,前10月达190.7万人次,增长16%,占比上升至21.4%,位居第二。但东南亚游客消费力低,短时间内仍无法弥补大陆游客减少的损失,台观光业及餐饮、住宿等消费市场仍明显受到大陆游客减少的冲击。

  (二)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有所下降。据台“投审会”统计,前11个月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件数增长0.8%,但投资金额仅2.2亿美元,同比下降16.5%。自2009年6月台开放陆资入岛至今,陆资累计项目约1217件,金额21.7亿美元。

  四、大陆新经济成为拉动两岸经贸的新亮点

  (一)新经济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增长较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成为两岸贸易和投资的重点。台已成为大陆最大集成电路进口地区,2017年台对大陆集成电路出口占台对大陆总出口55.5%,2018年前10月,台对大陆电子零组件(以集成电路为主)出口又大幅增长10%。2018年前10月,台商赴大陆投资电子零组件制造业、汽车及零组件制造业分别增长57%和136.1%。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多集中在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如天津医药集团投资3.6亿元新台币于主营医疗器材制造的微邦科技公司,昆山新莱洁净公司增资台子公司1.4亿元新台币用于制造专业运输气流体零件等。

  (二)台企业随大陆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台资代工厂、通讯零组件厂商等纷纷调整客户比重,华为、小米等大陆厂商成为争夺对象,如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台商已占10家。台积电2018年第二季度来自大陆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3%,主要为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等)芯片与华为海思芯片等带动。台显卡厂商微星、技嘉等均以虚拟货币芯片为跳板向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制造转型。联发科与阿里巴巴策略合作,进军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等。

  (三)两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明显增强。在大陆电商平台“双11”购物活动中,岛内民众、电商、企业及大陆台商都踊跃参与。台“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情报研究所”针对“双11”购物意向的调查显示,岛内计划参与“双11”的比重高达63.5%,较2017年的57.1%和2016年的44.9%继续攀升。

  五、台当局加强管控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一)借中美博弈升级之机,打压两岸经贸。一是倒向美国,借机“经济去中”。全面排查销美钢铁产品中的含陆成分,配合美对大陆钢铝产品征收关税;表态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美国向WTO控告大陆侵犯知识产权;推动“台商回台投资法案”,修改“经济移民法案”,吸引台商回流。二是追随美将中兴列为“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出口管制”对象,限制联发科等企业向中兴出口芯片;在福建晋华案中,迫使联电做出暂停协助晋华开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制程的决定,致使两岸DRAM产业合作受重挫;“华为事件”后,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完全禁止大陆的资讯设备、软件服务进入医院、科学园区、通信业等八大基础设施产业。

  (二)加强对陆客、陆资入岛的管控。一方面,对大陆赴台人员及申请大陆居住证的台胞进行严审。台“陆委会”对所谓“大陆来台进行‘青创宣传’、‘招揽人才’、宣传‘惠台31条’等带有‘特定政治目的或疑虑’的人员”重点审查。另一方面,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陆资未经许可来台投资的罚款由现行的新台币60万元提高到2500万元,并对陆资参股大同公司案进行重罚,严查陆资“假冒外资”行为;修订“外国人投资条例”,对陆资、外资采取“双轨分流审查机制”,提高对陆资认定标准,严格限制陆资通过第三地赴台等。此外,台当局也全力反制大陆“惠台31条”。除提出“四大方向、八大强台策略”,强调将严审陆资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外,也对申领大陆居住证的岛内民众,增订申报登记制度,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限制其参政权。

  六、两岸融合发展呈现新态势

  年内大陆出台“惠台31条”及推出台胞居住证等政策,有效化解了中美贸易摩擦和两岸持续“冷对抗”的双重不利,使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呈现新态势。

  (一)“惠台31条”对台商融入大陆新经济及“一带一路”战略作用明显。据国台办统计,截至11月,全国有20个省区市的49个地方推出了“惠台31条”的具体落地措施,其中许多有助于台商融入大陆新经济及“一带一路”战略。如贵州省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内蒙古支持台资企业参加“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台企已享受到政策落地的实惠,如鸿海旗下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FII)于2018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台企研华科技公司为昆山打造智能交通系统。

  (二)同等待遇帮助台胞扎根。一是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成为产业政策的扶植对象。华佳彩等5个台资项目获福建省专项补助1830万元、技改基金投资4.6亿元;以光电技术为主的两岸联合研发中心和东南汽车研究院获得政府补助1630万元;福建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批准立项107项,资助经费2.73亿元,130多位台湾科学家参与了项目研究。“惠台31条”给予台商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为其融入大陆发展机遇提供了途径。二是台胞同等居民待遇不断落实。各省市不断出台具体举措,如台胞可同等参评大陆各类荣誉奖项、台籍人员在两岸影视合作中的限制放宽等。“惠台31条”及居住证等政策落地后,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意愿明显上升。《远见》民调显示,61.6%的台青愿意到大陆发展。大陆对台“青年一代、基层一线”的工作有明显进展。

  (三)民间交流合作平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两岸官方交流停滞的形势下,大陆继续强化两岸民间交往渠道,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一是经贸展览会如“首届进博会”、“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对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二是两岸各类论坛如“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经济论坛”、“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三是两岸经济园区如四川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福建自贸区、昆山两岸产业合作实验区等加大开放力度,在创新两岸合作模式、吸引台商、台干、台青融入大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振荡起伏及中美博弈的长期化仍将对两岸经贸形成复杂影响。但大陆将持续落实“惠台31条”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大陆新经济发展也将对两岸产业合作及经贸关系发挥更大推动作用。

  《台湾周刊》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