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台湾研究》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涉台专题

2019年台湾经济面临五大风险点

2019年05月30日来源:柳 英

  近几年来,台湾经济始终在“保1”、“保2”的低增长状态中挣扎,2018年上半年复苏力度有所增强但未能持续。2019年台湾经济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阴影未散、中美科技博弈升级、“苹果经济”带动力下降、两岸冷对抗加剧等五大风险,下行压力增大,前景堪忧。

  风险点一:全球经济复苏触顶

  台湾经济是典型的浅碟型外向经济体,全球经济走势变动对其影响较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几乎前所未有的下滑,台湾经济也遭受重创。2010-2011年全球经济出现触底反弹,但实际上未能维持强劲且同步的增长。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出现了自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同步温和扩张,形成了“2010以来最为均衡的经济回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2.5%,经济朝上行周期迈进。但201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被中美贸易摩擦打断,当前世界主要经济预测机构均对2019年经济前景不看好。IMF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3.9%下调至3.7%,并称“全球经济增长似乎已经到达平顶期”①。世界银行更是以“前景趋暗(Darkening Skies)”为题发布今年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慢至2.9%。尤其是大陆和美国作为台湾地区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GDP增速由2018年2.9%下降至2.5%,长达9年的经济扩张或已见顶;大陆增速则由6.7%下降至6.2%,“发展环境更为复杂,挑战与困难增多”,开始进入中速增长平台② 。欧元区、日本经济表现也不如人意,分别由2018年的2.0%、1.1%下滑至1.9%、0.9%。

  对台湾经济来说,更严重的是近年来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产业竞争力下降,导致全球经济向好时,复苏势头无法跟上全球大势;而全球经济一旦下行,则会首先受到冲击。在此轮全球经济上行短周期中,台经济也出现复苏迹象,GDP增长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0.14%逐渐攀升,2017年第四季度达到本轮复苏的高点3.48%。但总体看,台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球经济增长平均值以及亚洲经济平均水平,并处于四小龙后段,呈现“平庸复苏”态势。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将给台湾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018年第四季度起,台湾一些经济指标已经掉头向下,显出颓势。其一,从景气对策信号值看,11月份生产、贸易、消费指标均转差,景气对策信号值为17分,直逼代表经济衰退的“蓝灯”,创下自2016年5月以来的新低,表明自2016年中以来的景气复苏趋势可能已经逆转。其二,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看,制造业2018年下半年逐渐走弱,进入第四季度急遽下降。11月该指数下降至48%,跌破50%的荣枯线,结束了自2016年4月以来的连续31个月的扩张。12月进一步跌至44.8%,六大产业PMI中,仅食品与纺织产业(54.8%)超过荣枯线,其余均表现为紧缩,尤其是电子及光学产业仅为40.8%,远低于2017年3月这一轮扩张期中69.8%的峰值。

  风险点二:中美贸易摩擦阴影未散

  特朗普上台后,推行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单方面对华发动“301”调查,促使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同时,谋求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对现有WTO多边贸易体系进行制约,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全球自由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国际机构均对今年全球贸易形势表示悲观:HIS Markit认为,受中美贸易摩擦风险的影响,2019年全球商品出口将由9.5%缩减至3.1%,降低6.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将全球贸易量增幅由2018年的3.8%调整为3.6%,远不及2017年的5.4%;OECD将全球贸易增长率由4.5%下调至3.7%。虽然当前中美正在就经贸问题进行密集磋商,有望达成和解,但因中美贸易结构性问题难解,且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年内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仍然存在。

  台湾内需市场狭小,经济主要依靠外需拉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在全球化的基础上,两岸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三角贸易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大陆对美出口受阻将严重影响台湾经济。2017年台湾外销订单中①,电子产品与资讯与通信产品外销订单合计2745.31亿美元,美国订单高达911.31亿美元,占比33.12%;而大陆又是台湾ICT产业向美国出口的重要生产基地,2016年大陆对美出口百强企业中36%为台商,绝大多数集中于ICT产业。目前美方对中国大陆输美产品加税清单中包含6842项产品,其中电脑电子及光学制品占比最高,达到22.1%,电子零组件业占比为9.1%② ,虽然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台商主力代工产品被排除在外,但导航设备、交换器、路由器、宽频数据机等产品已包含在清单中。未来若美方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必然包括在内,将给出口美国的台资代工厂带来沉重打击。另外,交换器、宽频设备等产品台企也面临跨国公司在全球调配产能的压力,跨国公司加大在印度、东南亚、欧洲等地生产布局,恐进一步挤压台企生存空间。据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台湾地区2019年GDP增长恐因贸易摩擦减少0.5个百分点③ 。11月历来为出口旺季,但台湾地区今年11月出口出现罕见的3.4%的下滑,外销订单也下滑2.1%。就目前看,2019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对外出口难有起色。

  风险点三:中美科技博弈愈演愈烈

  中美博弈有多层次,更核心在于对高新技术战略制高点的争夺。2018年,美国采取多种手段在通信和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大陆施压。一是4月宣布对中兴公司进行制裁,并限制美国企业与之合作;二是8月在两党广泛支持下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sation Act),大幅增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陆资交易的审查,中国大陆企业通过投资获取技术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三是1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表特定新兴科技出口管制审查报告,计划对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14项新兴科技产业实施出口管制。四是11月将福建晋华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并控告晋华及台湾联华电子窃取美国美光公司技术。五是指控大陆华为公司违反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加拿大应美方要求,无理拘押华为公司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

  2018年美方的举动仅是前哨站,2019年美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大陆进行围堵、遏制的动作可能进一步加强,在蔡英文当局对美亦步亦趋政策策立下,必将成为未来台经济增长的重要风险点。其一,岛内关联企业直接受损。近年来,大陆华为、中兴等品牌迅速崛起,与岛内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早在2010年,华为对台年采购额就达到995亿元新台币,至2018年10月累积采购已达上百亿美元。随着华为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华为对台企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不久前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台企占10家。据台媒统计,华为旗下的海思芯片占台积电年营业额的7.6%,大立光营业收入的10%来自于华为。华为在台湾供应链厂商直接销售的比重在低个位数点到15%不等①,其中光通讯组件厂与华为关系最为密切,受影响也更大。华为事件后,12月6日,台积电、大立光及联发科等华为供应链台企股价分别下挫2.65%、9.94%、6.13%。其二,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之路被切断。大陆市场是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技术合作与大陆企业结合是台企打入大陆市场的重要通道,也是台半导体等相关产业延续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方式。福建晋华案后,联电失去拓展大陆DRAM市场的重要机遇,导致投资人纷纷抛售联电股票。

  风险点四:“苹果经济”带动力下降

  近年来,台湾地区科技产业链高度依赖美国苹果公司,其上市柜公司中“苹果概念”股市值占比高达25%,来自于苹果公司的营业收入在鸿海(45.2%)、广达(62.0%)、和硕(61.4%)、台积电(17.2%)、仁宝(18.8%)② 等台企中占据重要份量。2018年7月苹果发布的200家供应商名单中,台企占51家,名列第一。台湾与苹果公司相互关联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大型代工厂商。如鸿海、纬创、和硕号称苹果“代工三雄”,主要以大陆为主要生产基地,为苹果手机、IPAD等产品代工。二是关键零组件供给厂商。如大光立、可成、鸿准、台郡、业成等为苹果手机提供摄像头、机壳、PCB、触控系统等关键零组件,此类零组件在台湾对大陆出口中占比也较高。三是半导体供应链。包括台积电、日月光等企业,为苹果提供芯片代工、封测等。但自2018年下半年起,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出货量普遍下降,再加上大陆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快速崛起,挤压了苹果市场空间。近日,苹果公司再度下调3款新手机的产量,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将比计划减少约10%③ ,是过去两个月来第二次要求供应商缩减产量。苹果销量下滑及对供应链厂商订单缩水给台湾相关企业带来极大压力,鸿海、和硕均表示2019年上半年经营压力增大,鸿海去年秋天即开始对大陆厂进行裁员,和硕去年12月停止招新①;机壳大厂可成去年12月份的营业收入大幅下滑30%,且今年第一季跌幅仍在扩大;台积电则称,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恐下滑10%。

  风险点五:两岸“冷对抗”可能激化

  随着2020选举临近,民进党当局再次将意识形态置于首位,元旦伊始蔡英文便不断拉高与大陆的对抗基调,意图通过反对大陆、贴靠美国重新凝聚支持者。两岸关系对抗性不断上升,将对企业贸易、投资产生重要影响。穆迪就特别指出,受政治关系影响将台湾地区2019年经济增长率从2.4%下调至2.2%,并称若地缘政治持续恶化,将继续下调。一方面,蔡当局一直将中美贸易摩擦、科技博弈视为贴靠美国的绝好机遇,对美积极配合。一是在中兴事件中,配合美对中兴的制裁,将其纳入“战略性高科技出口管制对象”;二是福建晋华案中,台当局立即要求联电全面配合美国商务部的立场,迫使台湾联电公司做出暂停协助福建晋华开发DRAM制程的决定,造成双方企业的巨大损失;三是台当局还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技术封锁,推动“敏感科技保护法案”,为台高科技产业向大陆投资转移设置更高门槛,阻断两岸技术合作之路;四是限制大陆华为等产品进入部分领域。2019年初,台实施“资通安全管理法”,限制大陆产品进入包括医院、科学园区、通讯业等在内的“8大关键基础设施行业”。近日,台工研院、资策会相继做出“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华为手机、电脑”的决定。年内,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的力度不会减小,随着“大选”临近,蔡对美配合将更为积极,成为阻碍台经济发展的隐忧。另一方面,“九合一”选后,民众要求“拼经济”的意愿高涨,蓝营执政县市首长积极推动两岸城市交流,为基层经济注入活水,也成为今年台经济增长的可能亮点。但民进党对两岸交流、交往的掣肘不会停止,陆资入岛、两岸港口、城市群合作恐仍面临较大障碍。

  在诸多风险压力下,台经济可能继续维持低速增长态势。据台湾地区“主计总处”预测,2019年经济增长率为2.41%。岛内主要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也都较为悲观,台湾经济研究院预估值为2.2%,甚至认为若上半年表现不佳,2019年有可能陷入“保2”之战;中华经济研究院估值为2.45%,预测均低于2018年增长率。而国际经济机构对2019年台湾地区经济预测也大抵在2%-2.5%之间(IMF为2.4%、EIU为2.1%、HIS Markit为2.2%),在“亚洲四小龙”中均排倒数第一或第二。

  《台湾周刊》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