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论著

台湾地区佛教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

2019年05月20日来源:韩 冰

 

台湾是当代中国佛教发展势头较强劲的地区之一。台“内政部宗教辅导科”2005年调查显示,岛内信仰佛教者逾800万人,约占2300万人口的35%。“行政院新闻局”编写的“中华民国国情简介”一书指出,岛内现存佛教寺庙2347座,仅2016年一年就有超过14万人皈依佛教。台湾佛教组织信众数量庞大、理念传播广泛、经济实力雄厚,且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其对岛内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现实影响不容小觑。

一、台湾佛教主要发展阶段

佛教由大陆传入台湾地区的历史不到400年,历经初兴、重建、复兴等历史阶段后,目前呈现出形态多元、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明末清初台湾佛教的兴起

学界目前普遍认为,大约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佛教开始由大陆闽南地区传入岛内,台湾佛教由此逐渐兴起。伴随佛教信徒的增加,岛内还出现了最早的佛寺——台南竹溪寺(原称小西天寺,兴建于1662―1665年间)。另据《台湾通史·宗教志》记载,郑成功之子郑经笃信佛教,曾于承天府东安坊建造弥陀寺。郑氏政权归降清廷后,清政府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由于广东、福建等地民众大多信仰佛教,台湾佛教得以发展壮大。从清初到光绪年间止,台湾兴建佛寺逾29座。18世纪之后,受福建等地“世俗化”的民间观音信仰风气的影响,以泉州、漳州移民为主的台湾出现了大量以观音菩萨为主神的佛教庙宇。在当时全省385所佛寺中,有304所奉祀观音为主神,如1752年建成的的芝山岩与1791年整竣完成的宝藏岩,等等。与此同时,明代中期创立的“斋教”(亦称“在家佛教”,教义揉合儒、释、道三家)也在基层社会广泛传播。

(二)日据时期日本佛教的传入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伴随日本殖民统治秩序在台湾地区的确立,日本佛教曹洞宗、临济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真言宗、日莲宗、天台宗和华严宗等8宗12派纷纷派遣僧侣入岛布教,并相继成立“台湾佛教青年会”、“台湾佛教道友会”、“南瀛佛教”等组织,充当日本殖民者对岛内民众进行“皇民化”思想改造的工具。中国传统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政治打压,岛内原有佛教组织大多被迫沦为日本佛教的附庸,普遍丧失了管理寺庙、建设僧团的自主权。此外,日本殖民政府还将未归属日本佛教的寺庙、斋堂改为神社,为台湾佛教涂上浓厚的日本色彩。据统计,1941年,全台湾人口共500多万,积极参与日本佛教活动的信仰者超过8万人,其中,以真宗本愿寺派、曹洞宗、日莲宗、净土宗等派为主。

(三)战后汉传佛教主流地位的强化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正式重归祖国。1946年10月,日据时期成立的“南瀛佛教会”被改组为“中国台湾省佛教会”,1947年5月,“中国佛教会”在南京复会后,“台湾省佛教会”成为其分会。与此同时,来自江、浙两省的多位著名佛教人士亦相继赴台弘法。这些高僧在岛内恢复传戒,整饬僧团,扩建道场,培植僧材,使汉传大乘佛教成为主导岛内宗教生态的关键力量。据台当局统计,1960年,全台共有佛教寺庙1392座,教徒52.3万人;1987年底,全台有佛教寺庙3265座,佛教职业人员5860人,信徒356万人,佛学院21间。

(四)当代台湾佛教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降,台湾社会政治气候嬗变,佛教顺势在岛内走上多元化道路。台湾佛教界充分利用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回应社会浮躁民众渴望寻求心灵寄托的现实,综合运用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通过举办法会、文艺演出、宗教观光等活动宣扬佛教,吸引信徒。台湾佛教日益兴旺,各类佛教组织团体应运而生——佛光山、慈济会、法鼓山、中台山迅速崛起,成为台湾佛教界的四大新兴道场。除上述“四大山头”外,苗栗县的九华山大兴善寺、新北市的灵鹫山无生道场等山头,淡化宗派之分,强调“禅净双修”与“佛法生活化”,在岛内佛教界独树一帜,对一些信徒产生强大吸引力。

二、影响台湾佛教的大陆高僧

1949年前后,大批大陆僧侣进入台湾,为台湾佛教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代表性人物主要包括:

白圣(1904—1989年),湖北省应城县人,俗姓胡,字必康。法名东富,号洁人。18岁在安徽九华山祗园寺龙岩法师门下出家。白圣赴台湾弘法后,任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近30年,担任台北十普寺、临济护国禅寺、马来西亚极乐寺、美国圣能寺住持,创办“中国佛教三藏学院”、“中国佛学研究院”、戒光佛学院等,在培育台湾僧伽人才方面贡献卓著。

印顺(1906—2005年),浙江省海宁人,俗姓张,名鹿芹,出家后号盛正。1930年于普陀山福泉庵出家,后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佛教复兴运动。1952年到台湾,同年,接任《海潮音》杂志社社长。在台期间,印顺创福严精舍、慧日讲堂,从事佛教教育和佛学研究,出版多种专著,对推动台湾佛学研究贡献极大。创建“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就是印顺的女弟子。

星云(1927—),江苏扬州人,俗姓李,名国琛,于南京栖霞山披剃,法名悟彻,号今觉。先后入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就读,曾任南京华藏寺住持。1949年迁居台湾,最初在中坜圆光寺修行。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寺。其后陆续在岛内创建寿山寺、普贤寺、普门寺等道场,并在香港创佛香精舍,在马来西亚接办鹤鸣寺,在美国开创西来寺、白塔寺等。星云在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还曾被国民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为“中评委”。

三、台湾四大新兴道场

一是高雄地区的佛光山。佛光山寺位于高雄市大树区,1967年5月,由星云法师创建。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强调通过教育与社会服务弘法。以佛光山为中心,星云法师在岛内外建立了200多座别院或分院道场,国际入会人员达百万人,其中,西来寺、南天寺、南华寺已分别成为北美、澳洲、非洲的第一大佛寺。佛光山不仅是一个僧团,还拥有各类实业、慈善和教育机构,成为集宗教、文化、教育、慈善、观光等于一体的世界知名佛寺。

二是花莲地区的“慈济功德会”。慈济会地处台湾东部花莲县新城乡的静思精舍,由证严法师于1966年创办。创办之初,慈济会只有30余人,早期工作主要是募款及济贫,以“教富济贫”为目标,后逐渐将“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确立为慈济会的主要志业。慈济会亦因此发展成为兼具宗教性与社会福利性的慈善组织,并在岛内外设立多个分会,有数千名慈济委员与荣誉董事以及约400多万名会员。慈济会经济实力雄厚,其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捐赠,慈济基金会公布的收入情况显示,仅2016年一年,慈济会就获得逾66亿元新台币的捐赠。

三是台北地区的法鼓山。法鼓山是台湾北部地区最大的佛教道场,其前身是东初老人创建的“农禅寺”与“中华佛教文化馆”。1989年,圣严法师在新北市购地创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其教育园区包括“中华佛学研究所”、“僧伽大学”等建筑。法鼓山以理性精神和时代潮流为指向,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先后推动“四环运动”——“自然环保”、“生活环保”、“心灵环保”、“礼仪环保”以及“心五四运动”,在台湾佛教界影响巨大。法鼓山将禅修与企业管理、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其理念契合都市人群内心需要,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台湾省内各市县设有办事处,并在美国纽约创建东初禅寺。

四是台中地区的中台山。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的中台禅寺又称中台山,由惟觉禅师于20世纪90年代创建。中台禅寺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136米,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风格,慕名而来的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中台山提出“佛法五化”的主张,即以“学术化、教育化、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的方式落实“人间佛教”的宗旨。据台“内政部”统计,中台禅寺各个基金会及学校有形总资产高达88亿元新台币,在全台宗教团体名列第4,皈依弟子数十万人,在世界各地共有108家精舍。

四、台湾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关系密切。台湾在地理位置、族群结构方面与大陆闽、粤两省具有密切的地缘、亲缘关系,其佛教信仰也由大陆传入,并深受闽、粤两省的佛教性格影响。而台湾佛教在近现代的复兴,同样得益于大陆高僧赴台弘法,他们为推动台湾佛教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人间佛教”色彩明显。以佛光山、慈济会、法鼓山、中台山为代表的新兴佛教组织,鼓励信徒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面对现实世界的严峻挑战,其自身也以“集团化、产业化、世俗化”的模式拓展生存空间。在管理层面,岛内佛教团体大多建立了现代企业化的寺院管理体制;在社会关切方面,各大道场注重慈善,关注社会问题,部分僧团还积极参与推动反污染、“反核”运动。

(三)国际性日益突出。伴随宗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佛光山、慈济会等“山头”的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延伸到世界各地,在海外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分支机构、办事处与分道场,在当地发展信徒,并经常举办国际性的佛教学术会议。此外,为扩大台湾佛教的国际影响,台湾佛教团体还积极加入“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僧伽会”等国际佛教组织。

(四)台湾佛教涉入岛内政治的程度加深。由于岛内佛教组织不仅信徒众多,且拥有政商名流会员圈,很多政界知名人物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每到选举季,政党候选人均将拜访“四大山头”作为必要行程。需要指出的是,受岛内统“独”意识形态纷争的影响,台湾佛教界人士的政治立场日趋明朗。一些原籍大陆的高僧民族归属感强烈,赞成两岸和平统一,如惟觉法师曾于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在观音菩萨圣诞法会上,公开支持连战与宋楚瑜,极力谴责当时的陈水扁当局,呼吁信众支持“连宋配”。与此相对,“台独”势力也开始利用佛教推行分裂主义主张。“万佛会”就多次扮演“台独”运动马前卒,公然叫嚣要组训“义勇军”为“台独”准备“防卫力量”,并登记组建“真理党”,企图以“教团+政党”的方式遂行“台独”图谋。

《台湾周刊》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