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行政机构通过2026年度“总预算案”,其中防务预算狂飙至9495亿元(新台币,下同),占台湾地区GDP的3.32%。这是台湾地区自2009年以来防务预算首次突破3%关口,较去年增加1768亿元,增幅高达22.9%。赖清德此举可谓用台湾民众的血汗钱向美国交“保护费”,“量台湾之物力,结美国之欢心”。
采取“北约模式”美化占比数字
2026年台湾地区防务预算首次采用“北约模式”计算,即广义的民防、社会韧性等防务相关支出都可纳入其中。对此,台《联合报》评论表示,“北约模式”本就是为应付特朗普而产生,现在成了赖清德当局垫高防务预算的样板。台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认为,此种计算方式“包山包海”,是迫于美国压力下的投降。民众党民意代表林忆君批评表示,“就只是为了应付达到GDP3%的期待”。赖清德当局将台“退辅会”除退役官兵退休给付的1064亿元、“海巡署”支出的295亿元以及涉及“防卫韧性”特别预算的1176亿元均纳入2026年防务预算,加上台防务部门主管的军事投资、作业维持与人员维持支出的5614亿元,海空战力提升与战力采购两项特别预算的692亿元与非营业特种基金的654亿元,总算将防务预算占比拉抬到3%以上,跨过了“特朗普保护费”门槛。在2026年“总预算”公布隔日,赖清德又声称要在2030年前将防务预算提高至GDP的5%,以彰显所谓“台湾自我防卫意愿”。此举已超越北约2035年国防开支占GDP5%的目标,可以说是在用尽台湾一切利益对美输诚。
高额防务预算背后的“台独”算计
赖清德对内面临“大罢免”失败、朝野僵局难解、“疑美论”“疑赖论”持续推高难题,对外面临特朗普极限施压、美国高额关税、“过境”美国遭拒窘境,因而亟需抓住增加防务预算机会,继续“媚美卖台”、推动“以武谋独”,以延续其“台独”施政路线。
一是向美军费施压“交作业”。台湾提升防务预算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特朗普在第二任期竞选期间曾表示,台湾应向美国支付防卫费用,将防务开支提升至10%。并在上任后大力推动“盟国承担更多防务责任”政策,点名多国增加防务支出,暗示如果未达标美国可能重新评估防务承诺。2024年5月,现任美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表示“台湾的防务支出至少应达GDP的5%”,并进一步表示“何不花费10%”。今年3月,科尔比再次重申“台湾军费远远不足,应该接近GDP10%”。在美国施压台湾提高防务预算的同时,又释出应减少对台防务投资的信号。美智库“史汀生中心”今年9月发布报告称,美国夸大了台海冲突威胁,应减少对台防务投资。
面对特朗普拒绝表态是否协防台湾的“战略模糊”以及在台海问题上的后撤态度,特别是在“大罢免”惨败以及台湾社会“疑美论”飙升背景下,赖清德企图借增加防务预算来满足特朗普胃口并向美国证明自身价值。美媒“彭博社”分析称,台湾提升防务预算目的在于“安抚特朗普政府”,并回应特朗普对台湾“自我防卫意愿”的质疑。
二是洗脑台湾民众为其“台独”路线卖命。赖清德当局通过将民防、“社会防卫韧性”等支出纳入防务预算,鼓噪“全民防卫韧性”议题,持续“洗脑”台湾民众“台湾防务不只是台军的事情,更是台湾民众共同的事情”。然而,赖清德似乎忘记了其在台南勘灾时曾大言不惭地对灾区民众称“不要什么都靠台军”。台《联合报》也揭露,赖清德当局鼓吹一年多的“全社会防卫韧性”,在经历几次台风暴雨检验后已彻底暴露其政策脆弱性。所谓“全民防卫韧性”不过是赖清德当局以台湾民众生命安全为“台独”保驾护航的骗局,是将台湾民众强行绑上“台独”战车。
三是操弄“抗中”叙事转移岛内矛盾。赖清德上任以来,始终将“反中抗中”作为其施政“神主牌”。“大罢免”彻底完败后,在岛内民意支持度严重下跌、其本人施政满意度不足三成、朝野撕裂僵局难解、美对台关税高于预期的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下,赖清德试图通过提高防务预算再度操弄“反中抗中”虚假叙事,推升两岸紧张态势,以此转移台湾民众关注点,掩盖岛内社会因朝野撕裂、民生困顿、经济不景气而对其的不满。
四是贴靠美西方洗白“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任内无差别发动“大罢免”,造成朝野严重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批评。美国在台湾“大罢免”的首轮投票后,即拒绝赖清德“过境”请求,亲台日媒《读卖新闻》罕见发表社论批评“大罢免”,直接点名赖清德当局责任重大,称其意图排除在野党。本次赖清德采取“北约模式”大幅提升防务预算,试图向美西方释放所谓“台湾愿意与国际社会并肩合作,共同发挥威慑力量,维护印太和平”信号,以缓解美西方对其“滥用民主”的负面印象。美军事网站创办人路易斯表示,“台湾透过使用北约模式,向国际传递自己是个可靠的伙伴。”
掏空台湾经济却换不来“安全”
赖清德狂飙防务预算,是掏空台湾发展民生、发展经济的钱向美交纳“保护费”。对此,台《联合报》指出,两岸问题的解决钥匙在两岸,绝不在美国手中,美国只想把台湾武装为“巷战豪猪”。台军事专家施孝玮直言,台湾即使有再多预算、再多武器,也难以挡住统一大势。
一是严重挤压岛内民生经济预算。台“风传媒”等媒体报道,台2026年防务预算增加导致其占当局支出比重一举逼近至20%,而若要达到赖清德所谓2030年防务预算占GDP5%目标,则会飙升至当局支出的40%,且总额将高达1.8万亿,是2026年的两倍。但是台湾当局财政规模过小且长期税收偏低,难以依靠税收平衡支出结构,长此以往只能通过举债或挪用预算支撑,将导致台湾的教育、医疗、基础建设等支出被大幅挤占,高额防务预算恐沦为“财政黑洞”。
二是以军购名义给美送钱。台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称,增加防务预算最主要的购买对象一定是美国。事实亦如此,截至今年夏天,美国已对台军售但尚未交付的武器累计超过200亿美元(约6066亿新台币)。连美国海军退将都表示,如果美国改善对台军售流程,台湾防务支出很容易就能达到GDP的4%。台世新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江岷钦对此直言,即使编列再多预算,安全感也只会停留在数据表格上。台《联合报》表示,台湾防务预算创新高,台湾民众却看不见添了什么武器,这连“花钱买平安”都算不上,根本就是吹牛。
三是预算上涨不等于军力增加。目前,台军正面临严重兵源不足问题,实际人数与编制数量比不足八成。今年6月,台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军人待遇条例”,规定自2026年起台军最高加薪3万,让台军校联招5年来首次招满。但是上述加薪未被纳入台2026年度防务预算。赖清德对此表示,“军人待遇条例”因涉及“违宪”而未编入。但是该条例已经赖清德公告生效两月有余,台行政机构所谓的复议或“释宪”却一直不见踪影。更可笑的是,加薪已被台军方单位列入招生宣传,却在赖清德表态后被台防务部门紧急撤回澄清。国民党“立院党团书记长”王鸿薇批评,“民进党变成最大诈骗集团”。
赖清德当局狂飙防务预算,对外部势力予取予求,忽视岛内民生经济困境,将本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钱浪费在购买武器、讨好外部势力上,将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但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以武谋独”注定失败,赖清德此种作为只能将台湾不断推向灾难深渊。
(徐子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原载《两岸关系》杂志2025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