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慑与塑造:美国台海冲突情景推演研究
钟厚涛
摘要:美国台海冲突情景推演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并随着中美实力对比、美国盟友配合度、科技手段运用等关键变量的变化,场景设置由美国全面协防转换为有限介入,推演结果由“必定稳赢”变成为“艰难取胜”。近年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基于台海冲突中美国高损失预期和主导权弱化的评估,美相关推演更强调以创新驱动和盟伴体系为支撑的综合模拟策略。为加强战略预置和舆论塑造,美国在情景设置中多预设政治立场和推演结果:以“美国惨胜”来制造战略焦虑,争取更多国内资源;以“美军必胜”对中国大陆进行战略威慑,试图迟滞两岸统一进程;以“美军援助”诱导岛内分裂势力“倚外谋独”,发展不对称战力。鉴于美国相关情景推演已深度嵌入美国涉台战略决策,未来我们宜因势利导,洞察美国涉台战略布局;逆势反制,破解美国涉台混合战和认知战;置陈布势,通过情景推演妥善经略台海,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关键词:台海冲突;情景推演;态势感知;战略预置
作者简介:钟厚涛,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8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01-13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链再布局:特征、成因及问题
柳英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ICT)是台湾地区支柱性产业,也是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对岛内经济发展及两岸经贸关系具重要意义。近年台湾ICT产业进行再布局调整,呈现对大陆新增投资下滑、部分产业链向东南亚、墨西哥及岛内等地进行替代转移 , 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向美国集中等新特征。影响台湾ICT产业链再布局的原因包括:跨国公司转向追求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美国巩固高技术领域霸权、台当局“台独”经济施政干扰以及两岸产业深度融合不足等。当前台湾ICT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代工生产模式发展空间受限、半导体制造优势被削弱、被迫与大陆“脱钩”代价巨大,特朗普发动新贸易战亦对其布局产生新的冲击。未来应以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时代两岸ICT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再布局
作者简介: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127.58; 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14-14
中美战略博弈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吴凤娇 吴红良
摘要:中美战略博弈新态势对正处于调整中的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带来新的重大不确定性,持续引发关税壁垒的“贸易规模缩减”效应、市场管制的“企业投资转移”效应、技术封锁的“创新研发阻断”效应和美台勾连的“替代排挤”效应,显著冲击甚至局部解构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未来,应充分把握大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契机,以大陆内需市场为依托培育新动能、以半导体及人工智能等产业为突破打造新引擎、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及“一带一路”市场延伸拓展新空间,增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抵抗力、恢复力和稳健性,有效提升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韧性。
关键词:中美战略博弈;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
作者简介:吴凤娇,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红良,本文通讯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美贸易关系新形势下两岸先进制造业价值链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9XJL00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58; 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28-11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界定与影响:海峡两岸与美国的比较研究
朱磊 夏佳慧
摘要:通过研究海峡两岸和美国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内涵界定,本文发现,三者ICT产业内涵界定在涵盖范围、产业构成和产业完整度上有显著不同。其原因主要在于三者ICT产业的发展背景、优势领域和对ICT产业的功能理解侧重不同。对于 ICT产业内涵界定的特征与重心,中国大陆重在赋能,美国重在创新,台湾重在制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国际话语权、内涵开放性、产业合作链三个角度,建议推广中国大陆对 ICT 产业的内涵界定。这不但更符合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全球数字经济融合,也更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有利于中国 ICT 产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数字经济;内涵
作者简介:朱磊,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佳慧,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42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39-13
特朗普2.0时期美台高科技产业合作趋势研究
王子旗
摘要:强化美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是美国扩充“以台制华”工具箱、发起对华科技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朗普再度上台后,将强化科技优势竞赢中国视为优先事项,对华科技遏制招数更多、烈度更强、危害更大。而赖清德当局出于“谋独”私利,竭力配合美国的“科技遏华”战略。可以预见,未来美台高科技产业合作“反华”色彩将更加凸显,甚至会呈现“一边倒”的“美要台给”态势,台湾优势产业成为美“强己弱中”工具。这不仅会直接冲击到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会给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带来更多变数。
关键词:美国;台湾地区;高科技产业;两岸关系
作者简介:王子旗,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416.6; D822.3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52-12
中美战略博弈下两岸科技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研究
王辉辉 黄伟
摘要: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科技霸权,在高科技领域大搞垄断打压、技术封锁,胁迫其他国家和地区遏制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巨大冲击和重构。台湾追随美国,配合美国“供应链重组”,强行与中国大陆“脱钩断链”,两岸科技产业价值链发生改变。本文从台湾科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对大陆的依赖、两岸科技产业链合作的形态结构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等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两岸科技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格局。结果表明,两岸科技产业生产分工网络已形成紧密的依赖关系,以大陆为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将进一步强化两岸经济联系。在结构上,“两岸产业融合”趋势加强,部分“三角贸易”转向台湾或东南亚参与的“四角贸易”。针对新格局,两岸应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立足本土市场,加快构建高效、安全的国家价值链;强化区域协同,主导构建自主、开放的区域价值链;推动技术创新,主动嵌入高端、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中美战略博弈;全球价值链重构;科技产业合作
作者简介:王辉辉,博士,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伟,本文通讯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加强津台合作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TJZZQN23-001)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64-12
从克制到介入:大国博弈下欧盟涉台政策的转向
何达薷
摘要:2017年以来,欧盟涉台政策逐渐由战略克制转向战略介入。虽仍坚持传统“一中政策”框架,但又不断强化对台湾地区的所谓“价值支持”与“实质互动”,推动涉台政策“安全化”,加紧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联动”。与此同时,欧洲议会政策表达趋于激进,个别国家甚至成为“挺台急先锋”。究其原因,欧盟涉台政策的变化,是大国博弈下地缘政治变化、中欧结构性利益冲突以及欧洲内部政治极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变化不仅使欧盟的一个中国原则遭遇边缘侵蚀与磨损,还向民进党当局释放了错误信号,在欧洲乃至国际社会产生负面效应,不利于台海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欧盟;台湾;大国博弈;战略介入
作者简介:何达薷,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盟涉台政策变化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3BGJ08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82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76-14
美国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歪曲与解构
王艺桦 郭剑峰 谢婷婷
摘要:2021 年以来,美国政界和战略学术界发起了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所谓“重新解读”,鼓噪决议“未解决台湾地区的代表权及政治地位问题”,老调重弹“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在具体策略上,美国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分离“主权”与“代表权”问题、指责中国对决议“过度解读”、联合盟友发起合法性挑战以及以人权为名掩盖破坏中国主权的意图等。美国此举不仅是在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将台湾问题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更是通过构建“台湾具有主权国家地位”的错误认知,企图为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提供“法理依据”。随着特朗普再一次入主白宫,美国打“台湾牌”力度加大,未来势将继续以多种手段在国际上解构联大第 2758 号决议,冲击国际秩序稳定和国际法权威。
关键词:联大第2758号决议;一个中国原则;“以台制华”;“台湾地位未定论”
作者简介:王艺桦,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剑峰,本文通讯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欧洲当代台湾研究中心博士后;谢婷婷,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90-09
缓急足恃:清代台湾官府贮备银与海疆治理述论
卢树鑫
摘要:清政府治理台湾的政策,与台湾作为中国东南海疆门户与屏藩的战略地位密切相关,又因应自然环境与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为维护台湾社会秩序稳定和加强海疆治理,清政府实施全国性货币储备制度时,曾在台湾进行一体化部署,并逐步加大中央政府在台湾的货币贮备。这些贮备银成为台湾地方官府应对灾赈、军需事务时调拨经费的重要来源,是清政府为巩固海疆安全实施的重要财政举措。其运作实践,缓解了发生突发事件时,中央政府受限于海峡阻隔无法及时拨解银两驰援的困境,为地方官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民心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清中央政府积极治理台湾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台湾; 库藏; 军需; 灾赈
作者简介:卢树鑫,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台海两岸关系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4VJXT022)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计划(项目编号:DF2023TS11)资助
中图分类号:K249; K29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683(2025)03-0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