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台湾研究》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焦点图

我所研究人员应邀参加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四十五周年学科发展大会

2025年07月11日来源:台湾研究微信公众号

 

 

   

    75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举行成立四十五周年学科发展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曙申,《台湾研究》副主编、研究员金奕,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吴宜,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华和研究员熊俊莉参加会议。 

    汪曙申在大会上致辞,高度肯定厦大台研院在培育对台工作人才队伍、加强涉台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推动两岸学术交流中的突出贡献,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长期交流互鉴,共同创造了台湾研究“南北合作”的佳话,希望未来两家单位能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为新时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挑战与突破——台湾研究学科发展研讨会”上,汪曙申结合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针对“台湾研究学科的发展前景与突破路径”作了发言,指出台湾研究学科要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专业的系统培养,同时注重推动综合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系统化、模块化转型。台湾研究学科的建设要着眼国家战略所需,更加科学地优化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 

   在当晚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月刊举行的“思想者论坛”,汪曙申与国内涉台专家一起研讨大陆涉台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从战略思维、学科融合、问题导向、研究方法、新兴领域等五个方面,深入交流开展台湾研究的特点与规律。 

    金奕在研讨发言中指出,当前关于台湾岛内政治、社会与制度层面的研究较为不足,一些研究者主动发现现实问题、运用理论解释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升。 

   吴宜在研讨发言中指出,未来要加强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真正统合多学科台湾研究的学术平台。这个平台依靠多个学科参与、共同聚焦于台湾地区,相互配合、彼此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台湾研究及应用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能力、丰富的区域知识储备,同时还需着力重点培养语言能力:一是闽南语能力,以深刻理解台湾本土的政治语境与社会生态;二是外语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以有效应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挑战。 

   张华在研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对台工作,为对台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对台大政方针和70多年的对台工作实践为对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础。 

   熊俊莉在研讨发言中指出,台湾研究人才体系建设应以培养专才为起点,筑牢学术根基,并拓宽跨领域视野,进而实现从专才到通才再到高水平专才的发展。当前台湾研究工作面临研究内容、研究样本、研究数据受政治因素限制等困境,前瞻性、系统性、基础性研究不足,未来可借助大数据、AI等新技术寻求突破。同时,也要防范AI工具“反客为主”,使研究人员失去创造性和自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