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术资源

鼓吹“台湾民族论”书籍泛滥的背景及主要谬论

2014年09月29日来源:袁伟

  “一、“台湾民族论”书籍泛滥的背景

  “台湾民族论”书籍的出现,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以李登辉和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为“台独书籍”的大量出版提供了政治条件;“台独”阵营纷纷加强对“理论、法理研究”,一些“台独”学者的全力介入,为“台独书籍”出版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货源”。

  (一)当局推动“台独”是各类“台独书籍”出版形成高潮的动因。“台独书籍”大量出现和“台独理论”渐趋完善是在20世纪90年代。“台独书籍”出版高潮的到来,是李登辉、民百党推行“台独”的结果。

  李登辉主政后,一方面明里暗中开始推行“两国论”为核心的分裂路线,极力“纵容台独”,使“台独”势力合法化,并促使岛内外“台独”势力合流,为“台独”书籍出版创造了“宽松”环境。另一方面,亲自制造“台独理论”,提出“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魂”、“生命共同体”等论调,主张“主权在民”、“务实主权”,鼓吹“新台湾人主义”(1),为“台独”书籍的泛滥提供精神支持。而李登辉推行“实质台独”,不仅为“台独理论”的传播与泛滥提供了土壤和气候,而且为“台独理论”研究提供了“台独的实践范例”,加深和丰富了“台独理论”。

  民进党的发展和上台执政更加助长了“台独书籍”出版。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成为“台独书籍”的主体内容。一是“住民自决”,主张“台湾的将来应由台湾住民决定”。二是“公投台独”,以“公民投票”实现“独立建国”。三是“事实主权独立”,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四是“统一公投”,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2)。“公投”成为拒绝中国统一的工具和手段。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本身就是“台独理论”基本架构,当然成为“台独书籍”的主要内容。

  总之,正是李登辉、陈水扁等人推行“台独”政策,为“台独”分子编造分裂祖国的理论依据提供题材,刺激了“台独书籍”的大量出笼。同样,“台独理论”研究也为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分裂祖国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台独”势力纷纷抢占理论阵地。“台独”阵营分外重视从政治上、经费上、学术上扶持“理论家”、“笔杆子”和“台独书籍”的“传书专家”。同时,赞助“台湾教授协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彭明敏文教基金会”等“台独”团体出版有关“台独理论”书籍,与“台独联盟”关系深厚的前卫出版社成为出版“台独理论”书籍的重要据点。

  与大部分只会高喊“极端台独口号”的“台独”分子相比,作为老牌“台独”理论家的史明还对“台独”有过一些突出的“贡献”。史明,原名施朝晖,1918年生于台北士林,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的主要“台独”理论著作是,1962年出版《台湾人四百年史》一书,贯穿全篇的主线即是“台湾民族论”,是鼓吹“台独史观”、宣扬“台湾民族论”代表作。80年代末到2001年,又相继出版了《“台湾独立”的理论与实际》、《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民族主义与“台湾独立”革命》等书。

  另一位“台独理论”鼓吹者王育德,出生于1924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从1947年春返回日本起开始走上分裂祖国的道路。王育德对“台独”的独到“贡献”,是利用他所学的“语言学”撰写《闽音系研究》、《台湾话讲座》和《台湾话常用语汇》等书,从语言学专业的角度通过论述“台语”的合理性,强调“台独”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他自己宣称,从事“台语”研究就是最好的“台独运动”,因而他被“台独”分子称为“精神领袖”、“台独运动教父”。2000年间,台湾“前卫”出版社出版《王育德全集》15册,集中收录了王育德主要分裂祖国的言论及著述。

  仍在民进党上层十分活跃、又顶着“台独理论大师”桂冠的要数林浊水。他在“台独理论”建设中创下多项“记录”,所有重要的“台独”主张和文件几乎都与他有关,故被称为“台独理论大师”。作为对“台独理论”的“贡献”,林浊水撰写了《瓦解的帝国》、《统治神话的终结》、《挣扎的社会与文化》、《路是这样走出来的》和《国家的构图》等一系列鼓吹“台独”的书籍。

  在“台独”阵营中,施正锋以其年轻、多产而活跃于“台独”理论界。施氏1958年出生,主要著述包括《台湾宪政主义》、《台湾民族主义》、《民族认同与台湾独立》、《语言政治与政策》、《当代政治分析》、《台湾政治建构》、《族群政治与政策》、《族群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政治分析》等专门宣扬、论证“台独”的书。施正锋在鼓吹“台湾民族论”方面,确可称得上一位“后起之秀”。施正锋的“台独理论”著作,主要集中在论证“台独”的“民族基础”方面。

  “台独”学者立场鲜明,各有侧重,重点突出,已经成龙配套,构成“台独”理论基础、“建国”法理、民族构成、文化特点、政治制度、社会动员等完整体系,当然也成为“台独书籍”源源不断的原因。

  在蒋家父子统治时期,严厉禁止任何宣扬“台独”的书刊,对任何撰写“台独”书籍、宣扬“台独”主张的予以取缔并处以刑罚。因此,在长达40年的时期内,台湾地区基本没有任何公开发行和流行的“台独书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独书籍”广泛流行,四处蔓延(参见附录:鼓吹“台湾民族论”主要书籍一览表)。“台独书籍”具有出版书种多、发行数量大、主题涉及“台独”相关的各个领域、架构整个“台独”理论体系的特点,对于宣扬“台独”观点、主张、方案和扩大“台独”影响,起到了其他相关宣传工具、甚至执政当局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二、鼓吹“台湾民族论”的主要谬论

  “台独书籍”中论述的“台湾民族论”,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民族历史”,二是“民族文化”,三是“民族组成”。按照他们的逻辑,台湾已有400年的发展史、已经形成脱离中华文化的“台湾文化”、已经出现与中华民族不同的“台湾民族”,由此构成完整的“台独建国”基础理论。

  (一)“台独理论”中虚构的“民族历史”。利用历史研究编造“台独历史”是制造“台独理论”的主要方式。“台独”分子研究“民族历史”的目标,就是要人为地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地理联系,否认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中国一部分的事实。

  最早提出“台独民族历史”的是史明。他在《“台湾独立”的理论与实际》中宣称,为了向世界说明台湾问题“不是中国的内部问题”,就应当“说明台湾民族成立的历史过程,及台湾、台湾人和中国人在历史、社会上的不同性,特别是台湾、中国之间的殖民统治和被统治的矛盾性。强调台湾民族主义,强调台湾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未定论,主张台湾人也和世界各国人民同等,享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及台湾民族独立的正当性和必然性。”(3)为此,他在《台湾人四百年史》中提出“台湾民族论”。史明在书中无中生有地将“台湾人”定位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在这个虚拟的错误前提下,史明论证说:“在这300年之间,自然而然地打定了‘台湾’独特的社会存在与民族意识。并且,在这种独特的社会存在与民族意识的基础上、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51年间,在经过了近代化、资本主义化,终于使台湾民族的实际状态明确地浮现出来,同时台湾民族主义也随之而生。”(4)“台湾民族”形成之后,便开始“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认为“台湾民族主义,即渴望台湾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根据这一观点,史明将“台独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解放运动”。为增强编造的“台独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和说服力,在民族形成的定义上,史明任意套用和歪曲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把民族形成的最基本的特征归结为“内同心理”,声称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997年李登辉主导下推出的《认识台湾》(历史篇)试用本,则是“台独”势力编造“台独民族历史”的代表作。

  (二)“台独理论”中的“民族文化”。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本身就是具有共同文化心理的共同体。为配合“台独的民族历史观”,“台独”分裂势力十分重视制造相应的“民族文化”,以构建“台湾民族论”的文化基础。李登辉对宣扬“文化台独”分外卖力,关于“台独文化”有过很多论述,除了在他的多本自传体专著中详细发挥,他还声称“登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文化的重建与新生”,“教育不改,人心也不会改变,过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华的观念范围中,台湾不需要大中华主义。”(5)

  “台独民族文化观”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宣称台湾文化包括海洋文化、殖民文化内涵,加之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已不同于中国文化,是台湾四百年来自身发展的产物。二是以台湾为主体搭建台湾文化体系,集中以“文化台独”的形式反映出来。同时在“台独”势力眼中,本土教育是传播台湾文化、植根台湾文化的主要手段。三是构建台湾文化的实质,培养“台湾国民意识”。归根结底,在“台独”分裂势力看来,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历史主体性的“独立文化”。

  “台独”眼中的“民族文化”是什么?陈映真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全面反中国、分离主义的文化、政治和文学论述兴起。台湾民族主义代替了中国民族主义。反帝反殖民论被对中国的憎恶和歧视所取代。民众和阶级理论,被不讲阶级分析的‘台湾人’国民意识所取代。”(6)叶石涛则指出,“台湾意识”即是所谓台湾的“文化民族主义”,台湾人虽然在民族学上是汉民族,但在近代都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在感情上、思想上与封建的、传统的台湾相脱离,即与封建台湾的源头——中国相脱离,发展了台湾自己的“文化的民族主义”(7)。

  “台独民族历史”与“台独民族文化”虽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是前者发力于只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层面,而后者则可以“文化台独”直接打入社会生活实践层面。两者方式有别,目标相同,共同为编造“台独民族文化”服务。

  (三)“台独理论”中的“台湾民族”。“台独”势力鼓吹的“台湾民族论”,核心是在“种族、血缘”等民族要素上编造“台湾民族”。对于“台湾民族”论述较为完整,或者是借助国际法和民族学的观点,给“台独民族学”贴上“符合世界潮流”、“追求民主”、“不畏权势”、“学术研究”标签的,要数施正锋。他在《族群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政治分析》一书中称,“民族,是政治学的名词,是指一个共同体,共同成员除了具有客观上的共同特征、主观上的集体认同,同时也相信他们的福祉只有在建立一个国家才能获得保障,而这种国家即民族国家”,“甚至可以说,族群或民族存在与否决定于其成员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意识”(8)。“不管来台先后,命定要安身立命于台湾的四大族群要共同组成‘一个国家’,这就是‘台湾民族主义的真谛’”(9)。

  在“台湾民族”的形成理论中,依据“血统、血缘”来界定“台独民族”,最早应该算是第一代“台独”分子廖文毅。他称“台湾人的祖先由大陆渡海来台,经过荷兰、西班牙的统治,与荷兰人、西班牙人通婚而混血,当然也与台湾原住民通婚混血,台湾民族是一个混血民族。”(10)对于廖文毅的“无知和立异”,同是“台独”核心成员的黄昭堂也对此不得不承认,廖文毅的“混血论”“不知何故”提出、实在是“以偏概全、矫枉过正”(11)。

  李登辉也是“台湾民族”的鼓吹者,他在与司马辽太郎对谈中,声称台湾是被中国的“舍弃之地”,是中华文明所未及的“化外之地”。对于司马辽太郎编造出来的所谓“台湾除了原住民之外,17世纪以来,度过了由海上难民成立的无主之地”、“一千数百万的本岛人成为一个民族”的谎言,李登辉献媚说:“在中日甲午战争败给日本时,李鸿章最先割让给日本的是台湾,(日本)并不一定要台湾,因为台湾是化外之地。”(12)李登辉是否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角度来否认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一部分。

  “台独书籍”的大量出现,是“台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台独”嚣张的具体体现。“台独”势力中的“理论大师”们虽竭力要在“历史、文化和民族”问题上为“台独”运动提供理论武器,但是他们歪曲历史、歪曲事实,纯属谬论,当然为两岸中国人所唾弃。(载于《台湾研究》2003年第2期)

  附录:鼓吹“台湾民族论”主要书籍一览表

  鼓吹“台湾民族论”主要书籍一览表

  书 名        作 者        出 版 社         时 间

  台湾人四百年史        史 明        蓬岛文化公司        1980年9月

  台湾独立的理论与实际        史 明        南冠        1988年10月

  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社会发展四百年史        史 明        前卫        1992年8月

  台湾民族主义与台湾独立革命        史 明        前卫        2001年6月

  抢救台湾        邱国桢        前卫        1990年10月

  台独研究        马起华        台湾公共秩序研究会        1988年12月

  百年来两岸民族主义的

  发展与反省        洪泉湖

  谢政谕        东大股份        1992年2月

  民族主义的背景与学说        朱 谌        台湾编译馆        2000年12月

  台湾意识的多面向:

  百年来两岸的民族主义        虞义辉        黎明文化        2001年11月

  台湾意识论战选集        施敏辉        前卫        1988年9月

  台湾意识与台湾文化        黄俊杰        正中书局        2000年9月

  民族认同与台湾独立        施正锋        前卫        1995年5月

  台湾民族主义        施正锋        前卫        1995年9月

  族群政治与政策        施正锋        前卫        1997年6月

  族群与民族主义:

  集体认同的政治分析        施正锋        前卫        1998年7月

  台湾人的民族认同        施正锋        前卫        2000年8月

  大难临头的台湾:

  台湾国家主义的诞生        刘一德        日臻        1997年8月

  台湾:苦闷的历史        王育德        东京台湾青年社        1979年8月

  台湾宪法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陈隆志        前卫        1996年4月

  公民投票与台湾前途        陈隆志        前卫        1999年4月

  拥抱台湾        蔡信德        派色文化        1990年1月

  瓦解的帝国        林浊水        前卫        1991年10月

  统治神话的终结        林浊水        前卫        1991年10月

  挣扎的社会与文化        林浊水        前卫        1991年10月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林浊水        前卫        1991年10月

  国家的构图        林浊水        前卫        1991年1月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林浊水        前卫        1995年10月

  声声句句为台湾        林双不        自立晚报        1991年8月

  行出新台湾        王美云        前卫        1991年8月

  台湾起革命的日子        黄文雄        前卫        1992年3月

  台湾,国家的理想        黄文雄        前卫        1997年2月

  台湾人的价值观        黄文雄        前卫        2000年7月

  台湾就是台湾        柯 迈        前卫        1993年2月

  台湾的天空        黄旭初        月旦        1993年3月

  芋仔.番薯.岛国情        廖中山        前卫        1993年7月

  当前台湾“独立建国”的课题        张德水        前卫        1993年7月

  和平演变在台湾        陈芳明        前卫        1993年11月

  台湾独立党回归祖国        许世楷        前卫        1993年12月

  彭明敏看台湾        彭明敏        远流        1994年10月

  希望有一天:充满喜乐的台湾        林义雄        玉山社        1995年5月

  台湾生命的心声        郑先佑        前卫        1995年5月

  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彭明敏

  黄昭堂        玉山社        1995年5月

  统独14辩        李筱峰        玉山社        1995年8月

  台湾,我们的祖国        陈春生        前卫        1995年8月

  台湾“宪政主义”        施正锋                1995年10月

  迈向台湾时代        刘福增        前卫        1996年1月

  剪不断台湾情结        许永华        前卫        1996年1月

  “台湾独立运动”私记        宋重阳        前卫        1996年3月

  台湾跨世纪建设论        吴丰山        玉山社        1996年12月

  猪狗牛:

  中国沙猪、日本狗、台湾牛        黄文雄        前卫        1997年4月

  台湾人权报告书        魏廷朝        文英堂         1997年8月

  台湾那想那利斯文        黄昭堂        前卫        1998年2月

  “台湾建国”的理论基础        许庆雄        前卫        1999年7月

  揭开尘封的历史伤痕        周大员        前卫        1999年7月

  台湾心灵探索        谢里法        前卫        1999年11月

  “台湾独立运动”的先声:

  “台湾共和国”        张炎宪        吴三连文教基金会        2000年2月

  台湾海峡        王育德        前卫        2000年4月

  “台湾建国”的理论基础        许庆雄        前卫        2000年10月

  迈向“台湾国”        张政哲        人光        2000年11月

  自由的呼唤        李天福        前卫        2000年12月

  台湾前途危机管理        许世楷

  施正锋        前卫        2001年2月

  台湾怎么论        李筱峰        玉山社        2001年10月

  注释:

  (1)分别参见1994年6月1日台《中央日报》,1991年8月9日台《中央日报》,李登辉《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一书。

  (2)参见“台湾前途决议文”,载1999年5月9日台《中央日报》;参见《扁称认真思考公投立法》,载2002年8月4日台《自由时报》)。

  (3)史明著《“台湾独立”的理论与实际》,第36页,台南冠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4)史明著《台湾人四百年史》第691页,台蓬岛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

  (5)李登辉在台北县淡水小学百年校庆时的谈话,见1996年5月27日台《民众日报》。

  (6)参见陈映真:《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1997年10月。

  (7)参见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载于《夏潮》第14期,1977年5月出版。

  (8)施正锋著《族群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政治分析》第2页,台前卫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9)施正锋著《台湾政治建构》第30、31、188页,台前卫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转引自黄昭堂著《台湾那想那利斯文》第77、78页,台前卫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11)黄昭堂著《台湾那想那利斯文》第81页,台前卫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12) 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对谈》,见1994年4月30日至5月2日台《自立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