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术资源

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2014年11月02日来源:刘国奋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批专家学者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等特点,出现一批相当不错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就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一、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展历程,大陆有关两岸关系研究从人员队伍、组织机构到研究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成果,除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院)的《台湾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台湾研究》、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的《现代台湾研究》等学术杂志由专栏或专文刊登外,90年代以来一些学术机构团体经常举行两岸关系研讨会,有的还出版一些论文集,对于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一些出版社自9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出版有关两岸关系研究方面的书籍,这之中以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为多,该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研究两岸关系的专著涵盖面相对较广,进一步丰富了两岸关系的研究成果。综观目前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状况,其研究的特点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呈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研究成果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增多而增加

  在台湾问题研究中,相较于台湾历史、台湾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研究必须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在两岸长期互不往来的隔绝状态下,两岸关系的研究必然受到这一现实因素的制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大陆积极倡导两岸直接“三通”,但受制于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两岸各项交流交往难以有效展开,两岸的这种政治现实本身制约了两岸关系研究的发展。二是,在1987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宣布有限度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政策,两岸各项交流由于人员往来增多而加强,由此,两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增多,两岸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渐次突出,两岸关系的研究气氛也活跃起来,并在台湾问题研究中成为相当重要的部分。90年代初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两岸两会事务性谈判的展开也进一步推动了大陆对两岸关系问题的研究,不仅研究的组织机构有扩增,两岸关系研究人员也逐渐增多,陆续出现一批研究成果。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在两岸关系研究方面做了不少推动工作,如组织学术研讨会、编写相关著作等。198812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为庆祝《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0周年,在北京召开由大陆各地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学术研讨会”,提交研讨会的论文由李家泉、郭相枝任主编结集成书,时事出版社于19899月出版,书名为《回顾与展望——论海峡两岸关系》。从组织研讨会到出版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在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上迈出开创者的步伐。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一本书籍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10月出版的《台湾总览》,可以说该书是大陆第一本较全面研究台湾问题的专著,其中一个篇章就是“两岸关系篇”。从199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联合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每年一次共同举办“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1] 该学术研讨会除了两岸专家学者外,还吸引了海外地区的不少专家学者参与,对于提高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水平、扩大两岸相关学术交流都很有帮助。这一时期由于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大陆专家学者的两岸关系研究成果主要散见于《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及《现代台湾研究》等杂志,以及以论文集为主的书籍,个人著述不多,大致有:李家泉著的《“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探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2月出版), 郭相枝主编的《转型期的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时事出版社199111月出版),方晓丘等编著的《海峡两岸经贸往来导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211月出版),刘映仙主编的《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探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6月出版),姜殿铭主编的《九十年代之台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8月出版),王建民、张冠华和曹晓衡主编的《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东方出版社199311月出版),郭伟锋主编的《变迁中的两岸经贸关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8月出版),等等。9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一些大学院校纷纷设立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所或台湾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壮大了台湾研究队伍,进一步推动了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更令人欣喜的是,进入21世纪后,大陆民众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度大为提高,从报刊杂志、出版机构,到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大量开辟和出版台湾问题专栏、节目、丛书等,带动了包括两岸关系研究在内的台湾问题的研究,两岸关系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陆专家学者不仅在一些台湾问题研究刊物上频频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研究的文章,两岸关系研究专著也陆续增多。

  笔者粗略统计1995年以来大陆专家学者编写出版的两岸关系研究书籍,大致分类如下:[2]

  1、与台湾政局和两岸谈判有关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范希周主编,九州出版社2004年),《两岸僵局下的思考》(陈孔立著,九州出版社2006年),《两岸谈判研究》(黄嘉树、刘杰著,九州出版社2006年)等。

  2、研究两岸经贸关系的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问题研究》(李非著,九州出版社2000年),《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李非主编,九州出版社2002年),《闽台农业经济区域研究》(张广敏著,九州出版社2003年),《加入WTO与两岸经贸发展》(李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大陆沿海与台湾地区竞争力比较研究》(张玉冰著,九州出版社2007年),《两岸经济关系20年》(李保明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两岸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黄梅波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

  3、有关两岸军事安全问题的有:《台湾军事历史与祖国统一》(季云飞主编,海潮出版社2001年),《震慑“台独”:不承诺放弃武力》(孙云编著,华文出版社2001年),《台海安全考察》(李鹏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台海战史演义》(余默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等。

  4、论述两岸法律问题的有:《海峡两岸法律制度比较》(柳经纬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大陆与台湾法律实务比较》(杨燕主编,新华出版社2006年)等。

  5、与两岸关系和社会历史相关的有:《海峡两岸关系40年》(马建离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台湾何处去》(王建民、刘国奋、雷玉虹编著,华文出版社1996年),《九十年代两岸关系》(杨荣华主编,武汉出版社1997年),《海峡两岸关系概论》(余克礼主编,武汉出版社1998年),《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陈孔立,台海出版社1999年),《海峡两岸关系史》(张春英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缘与源——闽台传统建筑与历史渊源》(林从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海峡两岸女性主义学术论丛(共14册)》(荣维毅、荒林主编,九州出版社2007年)等。

  6、和两岸文化语言有关的:《中华文化与祖国和平统一》(娄杰著,武汉出版社1999年),《闽台文化交融史》(林仁川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文化亲缘与两岸关系》(刘登翰主编,九州出版社2003年),《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朱双一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海峡两岸文化与传播研究》(许清茂 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工作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海峡两岸信息科学技术名词》(海峡两岸信息科学技术名词工作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

  7、涉及资料性的有:《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编,九州出版社,该书1994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全国台湾研究会从1991年开始每年组织编写一本年度研究书籍,内中也有不少涉及两岸关系的资料;《海峡两岸关系日志(1949-1998)》(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编,九州出版社1999),《台湾研究论文精选——两岸关系大事记》(陈文寿主编,台海出版社2006年),等等

  (二)两岸关系研究以现状动态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为辅,两岸关系各领域的研究呈现不平衡状态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在取得令人欣喜的研究成绩之中也存在某些偏颇的现象,较为突出有两点:

  1、以现状动态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与系统研究相对薄弱。纵观两岸关系研究20多年历史,大陆的这一研究领域以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为主,亦即以问题的现状动态研究多于问题的系统综合研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是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展开而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大陆专家学者相关研究紧跟两岸关系发展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相关研究资讯较以前大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家学者较重视现实问题研究,对两岸关系进行跨一定时期的系统综合研究因以往历史资料数据欠缺或寻找不便而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大陆的相关研究杂志和出版的书籍情况看,也反映出这方面的问题,在刊物上发表的两岸关系研究论文尤其如此。大陆的几家台湾研究杂志刊登的有关两岸关系研究文章多以近期为主,而对以往两岸关系问题进行多角度、系统研究探讨的不多;大陆出版的有关两岸关系的书籍,也有不少是当时论文的结集本

  2、两岸经济关系研究多于其它领域的研究,两岸政治法律、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等关系的研究有待加强。两岸关系研究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例如两岸政治关系、两岸经济关系、两岸法律关系、两岸军事关系、两岸文化关系,等等。在两岸关系研究的这些领域中,两岸经贸关系研究成果始终多于两岸关系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论在研究刊物还是在学术专著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两岸关系其它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弱,在本文前面所列的两岸关系研究著作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两岸关系研究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两岸经贸交流发展始终快于其它领域,其产生的问题较其它方面的为多,由于实用性较大,专家学者对其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敏感度低于两岸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等关系研究的敏感度,出现较多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亦属必然。

  (三)两岸关系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之应用逐步展开,但研究理论运用与学术争鸣气氛仍显不足

  两岸关系研究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属于后起的研究门类,近些年来发展较快,并有一些专家学者借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两岸关系某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尤其在两岸经贸关系研究中运用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出现一些较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但总体来看,两岸关系研究相较于其它老学科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有待于我们研究人员在今后多多努力。毫无疑问,台湾问题首先是政治性问题,两岸关系研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两岸关系研究这个问题上,我们首要考虑到它是一个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问题。为此,长期来大陆方面不少人将包括两岸关系在内的台湾问题研究视为政治问题,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理论可言,学术研究的争鸣气氛也多少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而淡然。因此,包括两岸关系研究在内的台湾问题研究,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理论到研究的学术氛围都显得不足。我们大家都明白,祖国统一是一个长期而艰难复杂的过程,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祖国统一是必然的大趋势,两岸关系研究不会因为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多样化运用而受影响,更不会因为学术争鸣而乱了祖国统一进程,相反会因为研究的多样化和学术争鸣气氛的浓厚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地向前发展,更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二、两岸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两岸交流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两岸关系研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联更为紧密,这一研究在大陆对台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提高,因而,近几年来有专家学者提议建立“两岸关系学”或“两岸学”,[3] 值得大家思考。从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现况看,建立“两岸关系学”的条件已基本形成:一是有一支人数众多的研究队伍;二是有相关研究刊物和出版机构为研究成果展示阵地;三是已累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总的来说,建构“两岸关系学”的“硬件”已基本具备。而且,不管“两岸关系学”能否建构成功,由于两岸关系研究涉及到祖国统一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岸关系研究作为祖国统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会长期存在下去,需要专家学者继续从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将其导向深入,最终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从两岸关系研究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来看,有必要多增加两岸关系各领域的研究资金与力量,尤其是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以促进其各领域研究的综合平衡与发展。此外,为促进两岸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两岸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将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以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促进两岸关系研究的繁荣发展

  研究方法多样化有助于学术创新,并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针对两岸关系研究中研究方法运用的不足,笔者认为,提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十分重要。在两岸关系研究中,无疑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两岸关系问题,只有从这一根本方法着手,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然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两岸关系问题研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借用其它研究方法或技巧做好研究工作。除了我们常用的历史法、分析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外,还应多运用其它研究方法,如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等。以比较分析法为例,该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对两岸关系研究来说也是很有意义、并可以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更为清晰的结论。又比如,调查研究法在台商对大陆经贸投资活动的研究中有应用,但该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经贸问题以外的其它两岸关系问题研究中。我国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学术研究亦同此理,如果所用方法单一,则研究深度与广度都会受影响。因此,从方法论方面看,两岸关系的研究还应多引进其它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以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二)从理论运用角度提升两岸关系研究的学术层次

  我们不否认两岸关系是政治性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两岸关系涉及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和社会历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岸关系的研究是台湾问题研究中一个十分庞杂且相当重要的部分,对这块领域的研究既要注意它的政治敏感性,又不能排斥研究中对一些理论方法的运用。邓小平同志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理论对台湾问题这一政治问题的解决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同样,理论研究也可以为政治问题的解决带来好的方式方法,并最终导致问题的解决。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仍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对象,但在研究具体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一成不变,也要引进其它先进合理的理论方法。在两岸关系研究中,适当引用西方某些理论,对于深化研究、解决问题、实现统一目标是有必要的,例如西方的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博弈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都是我们在研究两岸关系某些问题时可以借用的。目前大陆正致力于构建公平和谐社会,这将为祖国统一大业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在两岸关系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上述理论,随时找出两岸关系的共同点与存在的差异问题,既可预防和减少两岸争端的产生,又可以此降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的疑虑,以便将两岸关系构建得更合理,更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早日实现。

  (三)用百家争鸣的方式形成两岸关系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

  一般来说,百家争鸣在任何研究中都是需要的,两岸关系研究也不例外。百家争鸣的好处在于,通过争鸣将问题研究具体化与细微化,并可藉此纠正某些问题研究中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以达到研究的完整化及研究方向的正确化。我们反对在研究中做无谓的争辩,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做争鸣式探讨是有必要的,通过辩论能将问题研究引向深入。此外,这一学术争鸣更适合于大陆专家学者与台湾专家学者和外国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勿庸否认,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大陆专家学者与台湾和外国专家学者之间的观点存在差别,有时甚至是水火不容,但是,笔者相信通过学术争鸣与交流能缩小双方的观点差异。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常来大陆的台湾专家学者还不能接受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和模式,在学术研讨中大陆专家学者通过摆立场、谈观点,让一部分台湾专家学者逐渐了解和接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和模式,最后他们认为,如果按照该理论所提的条件和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对两岸都有好处。[4] 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百家争鸣,不仅在相关学术研讨会中要运用争鸣方法,而且在台湾问题研究的学术刊物上也可适当开辟专栏,通过商榷探讨,纠正某些问题研究的误差,经由百家争鸣繁荣两岸关系研究,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经由合力研究途径将两岸关系研究导向深入

  一般来说,学术研究并非是为研究而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就两岸关系研究而言,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促进两岸走向统一。因此,两岸关系研究的现实意义更为突显。这一研究最终要体现实用性,即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其最大的功效在于对策研究,为我党和国家对台政策提供服务。由于两岸关系研究是个复杂的研究工作,它相当庞杂,具有门类多、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台湾问题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又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两岸关系研究仅凭个人或小部分人之力量难以完全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在两岸关系研究中,我们不妨借用企业制度中的“团队精神”这一概念,亦即对有关学科交叉多、问题相对复杂的两岸关系研究课题采用合力研究的办法攻克难关。尤其在两岸关系较快发展的今天,有许许多多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研究部门内与研究部门间的团队合作才能将相关问题的研究臻于完善。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两岸协商谈判的议题、方式和步骤等,两岸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范围、途径与两岸交流交往制度,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与解决之道,两岸关系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相当宏观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仅凭一人或几人之智慧和力量难以较好完成相关研究,在这些问题上合作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有关部门要牵头,多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相关问题,尤其是目前两岸关系中的紧迫问题,抓住时机将两岸关系研究引向深入,并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提供更好、更多、更具现实操作意义的对策建议。

   

  三、结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研究队伍、研究经验与成果,还是书籍资料收藏等方面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与实力。尽管两岸关系研究目前还未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但是这并不影响大陆专家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相反,自2008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由于两岸双方均采取积极务实的政策立场,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20081215日,中断60年之久的海峡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和通商全面启动,两岸关系已进入到一个全面交流交往的新阶段。[5] 2009年元旦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提出六点意见,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发展方向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见,两岸关系在今后一段时期会加速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也需要有关专家学者去分析前因后果、研究个中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在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下,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专家学者的大力耕耘下两岸关系研究将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注释:

  [1]由于1995年李登辉访美后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1996年暂停一次,到2008年为止已举行过17届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

  

[2] 本文仅列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大陆出版的大陆专家学者所写的有关两岸关系研究的书籍。由于两岸关系研究涵盖宽泛,某些著作难以笼统归类,加之笔者所阅书籍未必全面,本文所列书目难免有舍弃或遗漏之处,特此说明。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大陆学者提出建立台湾研究学科的观点(见《台湾研究》1994年第3期肖敬、吴能远、余克礼等人的文章),此后陆续有专家学者提出类似的建议。2000年,台湾学者郭俊次从理论与实务等方面提出建构“两岸关系学”。2004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陈孔立教授在其出版的《台湾学导论》著述中专门讨论建立“台湾学”的问题,其中包括两岸关系学科有关建立“两岸关系学”的说法。同年,大陆学者张春英在《台湾研究》第2期上发表文章,提出建立“两岸关系学科体系”的主张。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乐美真提出建立“两岸学”的观点(见乐美真在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号准脉搏  务实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4] 2000年间台湾基督国际学院副院長、教授吴仪就认为“现在从香港、澳门的回归来看,‘一国两制’绝对是解決台湾问题的绝佳妙笔”,参见《香港商报》20009520023月在深圳举行的两岸关系论坛上,一些台湾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并支持“一国两制”,认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所拥有的权力确实比实行联邦制要宽大得多”,它将对台湾同胞产生明显利益”,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3/27/content_333831.htm

  520081220-21日国共两党主办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文化论坛相当引人注目。同年1224-25日,首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认为两岸法学学术活动应当常态化、规范化、扩大化。可以预见,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框架下,两岸直接“三通”实现后,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交往将加速发展。

   

                                 (本文发表在《台湾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