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术资源

动态发展与问题隐忧——两岸新关系之观察

2014年11月02日来源:刘国奋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两岸关系的良性动态发展

   

  相对于过去10多年两岸关系紧张冲突与低潮徘徊,近期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良性动态发展迹象,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台湾民众对两岸交流期待转趋正面,两岸关系止跌回升

  两岸关系能否向前发展进而走向统一最终取决于两岸民心的向背,在绝大多数大陆民众期望两岸统一的情况下,台湾民众的心态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十分关键。也正因为如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台湾当局大搞“去中国化”,竭力离间台湾民众与大陆的情感,尤其在陈水扁主政时期更是大肆煽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与仇恨,选举时不断抹黑大陆、抹红对方,屡试不爽。在陈水扁主政8年中,两岸关系一路走下坡。然而,由于陈水扁当局急欲走“法理台独”路线,不顾民众生活疾苦,刻意政治操弄,大搞族群对立,两岸关系跌入谷底,台湾众民生活水平亦不断下降。可以说,经过8年的苦熬,台湾民众希望改善两岸关系,从中获益以提高生活水平的共识正在形成,近年来他们对两岸交流交往的态度转趋积极,这对于两岸关系由谷底攀升尤为重要。尤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民众赈灾热情空前高涨。比起过去10年大陆一些地方遭遇灾害时台湾方面相对冷淡以对,这次台湾各界对汶川震后救灾的热情让一些“台独”分子心里不是滋味,当时他们就批评说,同是遭灾,台湾对缅甸风灾的救助没有对大陆的那么热情踊跃。1从深层意义上说,这种差别的出现在于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有着一份同胞的情谊,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可以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情感经过汶川赈灾的发酵,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意义重大。

  (二)台湾新领导人回归“九二共识”,两岸交流进入务实行动期

  众所周知,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大陆方面一直呼吁两岸进行直接“三通”,但受制于台湾当局的相关限制政策,两岸经贸关系难以有效展开。更为不利的是,从李登辉后期开始,台湾当局采取“戒急用忍”政策,以及随后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受到严重影响。陈水扁上台后, 多次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大力推进“法理台独”,两岸关系波折不断。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关系出现了务实交流、积极发展的态势。一是台湾新领导人主张回归“九二共识”,不仅降低了“台独”风险,而且也为打破两岸僵局提供了前提条件。马英九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存在,认为这是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基础,两岸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面貌。二是两岸双方均采取积极务实的政策立场,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2008412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与胡锦涛主席在博鳌论坛会面时提出,希望两岸都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4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也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主张。两岸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推进交流,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613日,两岸两会在北京谈判,就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两项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相关协议,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马英九上任后表示要“坚持开放、大幅松绑”,这对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两岸双方尽管在“一个中国”内涵问题上有争议,但双方能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共创双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进两岸交流,可以相信,两岸已进入了务实交流与全面行动时期。

  (三)两岸交流范围扩大,后续发展良性可期

  随着两岸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民众赴台游的实施,今后两岸交流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两岸交流交往上,两岸会依照“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这种求真务实的交流原则为今后两岸关系的持续良性发展注入了活力。从经济上讲,由于马英九当局对两岸交流持开放的态度,在一些经济问题上已明确表示要放宽限制,如:放宽企业的40%登陆投资上限、开放基金对大陆港澳股市投资上限、解禁部分禁止输入的大陆商品项目等。台湾有关部门已拟成立“法规松绑小组”,包括限制两岸经贸交流在内的多项法规可望陆续松绑。而在推动两岸金融、证券投资松绑事宜上,需要两岸双方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此外,两岸今后会涉及到签订“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以及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等问题。2由此看来,在两岸谈判方面,两会未来会有多项内容要谈,仅以直航讲,未来就会有周末包机截弯取直与新航路的问题、货运包机的问题、以及平日包机问题等都需要两岸协商解决。对此马英九表示,今后两岸“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进行多组谈判”。3两岸将来一旦全面直航,两岸间的贸易、汇兑、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会被带动起来,两岸交流范围的扩大涉及的将是两岸结构性的改变问题。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的后续发展是良性可期的。

   

  二、两岸关系变化之因素

   

  两岸关系之所以发生上述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着重阐述。

  (一)两岸关系的现实

  自李登辉后期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企图不顾大陆因素竭力追求所谓“台湾主权独立”,声称“外交政策位阶高于大陆政策”。在此思想原则指导下,台湾当局在岛内外加紧推行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活动。一方面,向台湾民众灌输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企图搭建台湾民众“台独意识”主框架。另一方面,竭力在国际上四处活动,图谋营造“台湾独立”的外部环境。尤其在陈水扁主政时期,从“一边一国论”,到“台湾正名”、“入联公投”等等,在竭力建立台湾民众“台独意识”的同时,企图在国际上为确立所谓的“台湾主权独立”寻求外部支持力量。然而,陈水扁当局的“护照”、“外馆”改名非但未能使国际社会增加对“台独”的认知,相反,随着大陆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一个中国原则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确认,台湾当局以谋求“台湾独立政治实体”和“法理台独”为目的的对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制约。在此情况下,陈水扁当局的以“台独”为目的“烽火外交”、“冲撞外交”活动不仅达不到预定目的,其“国际活动空间”反而逐渐萎缩,如台湾的 “邦交国”在陈水扁时期从29个下降到23个,其总体对外关系走势呈现下降态势,对外活动的自主性亦大为降低。可以说,陈水扁当局的“烽火外交”、“冲撞外交”活动未获其利反蒙其害,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台湾继任领导人的注意。两岸关系和缓与否直接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对台湾的对外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两岸关系对台湾的重要性,马英九当局是有所认识的。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外交”部门就明确表示,“大陆政策位阶优于外交政策”,反映出马英九竞选时就有的思想,即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通过与大陆谈判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

  (二)经济因素的牵引

  长期来,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往来采取多种限制措施,使两岸经贸往来长期处在民间、间接、单向层面,两岸经贸关系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商务人员往来等方面均出现失衡现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呈现出不对称性与不公平性,两岸经贸关系非正常化现象严重。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歧视性政策不仅不能阻挡两岸经贸交流步伐,反而使自身受害。4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发展速度惊人。10多年来,大陆经济平均每年有9%以上的增长速度,截止2007年底,其GDP已居世界第4位。据估计,到“十一·五”结束时的2010年,大陆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对于大陆经济的影响力,以及它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除了陈水扁当局和少数“台独”分子外,台湾各界均有较深的认识,即便是当时投入20083月台湾领导人选举的谢长廷对两岸经贸政策,也不得不打出与陈水扁当局所不同的“开放牌”。5由于台湾经济在陈水扁主政期间不断下滑,民众生活直接受到影响,社会问题相当严重。在竞选期间,马英九团队以“拼经济”为主轴,提出改善两岸关系的主张,赢得了台湾选民的支持。因而,我们与其说台湾民众选择马英九,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发展台湾经济。马英九的胜选是陈水扁8年主政失败的结果,是台湾民众对其拼政治、不断恶化两岸关系做法的反弹。在陈水扁第二任后期,台湾民众要求两岸关系改善的气氛逐渐形成。岛内舆论认为,“在全球都在思维怎么前进中国寻找机会之际,民进党依旧在鼓吹某种‘锁国心灵’”。6马英九在竞选时就提出以发展经济为主轴的“六三三政见”,即经济成长率6%、民众所得每人每年3万美元及失业率降至3%以下,如果没有开放的大陆政策,马英九的竞选政见难以兑现,其今后的执政之路将是十分艰难的。

  (三)国际社会的压力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要求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政策、缓和两岸关系的呼声加大。国际社会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压力。陈水扁当局上台以来错误判断美国对台政策,以为美国对台支持是一张“可以透支的支票”,不断对大陆进行“台独”挑衅,试图将美国绑上“台独”战车。陈水扁从“一边一国论”、“公投”、“台湾正名”、“终统”与“制新宪”,到“入联公投”等等,一系列唐突的冒险举动,令美国对其大为不满。尤其是2007年以来,针对陈水扁当局的“入联公投”问题,美国方面多次发表谈话,认为陈水扁当局推动这项公投“是挑衅的政策,不必要地升高台海紧张,对台湾人民国际地位的提升,毫无助益”。在过去8年中,受陈水扁当局不时逼近“台独”底线的骚扰,美国从过去的私下劝告,到后来透过媒体直接公开表示警告,甚至美国官员主动谈及台湾问题,官员谈话层级逐渐提高。美国对陈水扁当局越来越不耐烦,美台互信基础遭受破坏,美国不得不对陈水扁当局采取适度制约措施。由于美国在反恐斗争、伊拉克问题、朝核等问题需要中国支持,不希望在此时受两岸问题的牵制,因此希望两岸打破僵局,起码能谈起来。在缓和两岸紧张、促进两岸谈判问题上(不管能否谈出结果),美国对台湾是有压力的。二是经济上,主要来自美、欧商会的压力。近几年来,美国商会和欧洲商会等在台外商组织一直要求陈水扁当局开放大陆经贸政策、实行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2007年来美国商会和欧洲商会更是多次对陈水扁当局施压,该上半年欧洲商会就批评说,“台湾官方欠缺令两岸关系回归正常化的决心”。欧洲商会在其发表的2007白皮书中提出十大建议措施,其中第一项便是“两岸经贸关系立即正常化”。7国际社会对两岸政治经济的期待直接冲击着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陈水扁时期的政治上与大陆对抗、经贸上限制与阻挠两岸交流的政策已不合时宜,这不能不使马英九当局对此进行反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台湾民众的选择

  在陈水扁主政后期,亦就是在2005年大陆推出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以来,台湾民众逐渐厌倦了民进党挑动族群对立与两岸对立的选举花招,抹黑大陆牌逐渐失去了效用。台湾民众越来越认识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求两岸稳定、加快两岸交流的呼声进一步增大可以说在陈水扁主政后期,台湾民众希望通过两岸关系稳定、扩大两岸交流,发展台湾经济、改善生活的意愿增强,认为两岸经贸政策最需要的是“一个正常化的两岸经贸制度”。8而且,这一认识在2008年来得到进一步加强。20084月胡锦涛与萧万长在博鳌会后,台湾一媒体所做的民调显示,高达六成四的受访民众认为此举有助于台湾拚经济,认为两岸目前处于友好关系的比例达到历史新高的三成九。台湾舆论认为,两岸关系融冰与新三通所意含的开放新局,对于困顿的台湾的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想象空间。9在马英九上任之初,台湾有多个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最希望马英九当局在未来4年优先处理的事务以经济问题居于首位,高达74%10对于两岸政策民调,根据台湾《远见杂志》民调披露,台湾民众普遍认为两岸交流密切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帮助,其中肯定大陆客到台的民众最多,有65.8%;周末包机55.6%,开放兑换人民币41.9%11台湾民众期待两岸交流和发展两岸关系意义重大,他们心态的改变是马英九当局推行开放的大陆政策的社会基础。

   

  三、两岸关系的问题与隐忧

   

     如以上所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两岸各项交流会全面深入展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两岸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它将会面临以下的问题与隐忧。

  (一)两岸间的问题

  目前两岸交流采取“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的原则,但今后涉及的问题会更多,难度也就更大。2007年底马英九在谈到国民党执政蓝图时表示,“国民党若重新执政,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与对岸谈判经济正常化、和平安全、国际空间三大议题”。12两岸两会协商已经恢复,今后涉及的议题是否如马英九竞选时所说的议题,这需看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和两岸协商而定,但是这些问题恐怕多少会涉及,尤其是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如200811月将举行的APEC会议,台湾会派出什么样的人选与会?两岸还会进一步涉及到台湾的其它“国际空间”问题,如台湾要求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问题,台湾将会要求与美国、东盟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等。马英九已表示,与大陆讨论“综合经济合作协定”,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届时台湾与美国、东盟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也更有成功的可能” 。 131998年两会恢复协商时,大陆方面就表示,希望两岸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很多政治分歧,包括所谓“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的分歧。此后,大陆领导人对此问题都有明确的表示。邓小平先生曾说过,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什么都可以谈”。马英九当局虽承认“九二共识”,但对“一个中国”却与大陆有着不同的看法,随着台湾涉外问题的深入,两岸对于“一个中国”内涵的不同表述势必会突显出来。此外,如果民进党仍不改变“台独”立场,大陆对台湾的“国际空间”要求难以忽视“台独”因素对今后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台湾涉外关系问题对两岸关系及两岸统一影响巨大,如何妥善处理考验着两岸双方。

  (二)民进党的掣肘

  2008年初民进党在“立法院”选举中席次大减,而3月“总统选举”又以失败告终,民进党变成在野党,但在“立法院”仍保住了“最大反对党”的地位。下台以来,民进党依然不脱为反对而反对的本色,几乎“逢马必反”,从台湾联合号渔船遭日舰撞沉事件、两会签署周末包机直航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协议,到民进党27位“立委”连署“举债退税”案等等,对马英九当局的内外政策,民进党均呈现出为反对而反对以及为一党之私的不理性作为。更不用说在涉及两岸关系问题上,一些民进党人士更是竭尽反对之能事:对周末包机直航、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以及拟放宽企业的40%登陆投资上限,民进党及某些“台独”分子就有许多说词,声称会对欧美旅客形成“排挤效应”、台湾将“付出环境代价”、大陆游客会带来“传染病”、台湾“非法劳工”和间谍活动会增多、是“置台湾国防安全于不顾”、台湾的“心防会渐失”。对马英九着重两岸开放政策,认为其“经济决策思考有所偏差”,“完全没从民生经济需求考量” ,会带走台湾投资、消费和就业机会,“掏空台湾”。14对于马英九当局两岸“外交休兵”的策略,民进党则利用一切时机宣称,这只会招致“中国的打压”,等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则公开表示:“一定要监督国民党,把盲点找出来”。15针对两会达成的周末包机直航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协议,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表示,在两岸协议送到“立法院”备查时,将提案改交委员会审查,其实这是民进党企图以另一种形式表示反对。由此,我们可以预料,随着两岸交流扩大与深入、两岸谈判议题的进一步敏感化,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措施会更多地受到民进党的牵制。

  (三)国民党的难题

  国民党重新在台执政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台湾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马英九当局今后4年执政甚至下一任能否延续政权。在此问题上,马英九当局目前已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民进党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包袱很重。民进党在台执政8年,岛内经济问题丛生,仅台湾各级政府债务达5兆新台币就足以让马英九当局为难的了。可以说,目前经济问题是马英九当局政绩与生存的关键点,成败在此一举。然而,当前台湾民众对新当局有较高的期待,这一方面是深受陈水扁主政8年空转之害的台湾民众急欲摆脱经济困境之故,另一方面,在台湾大选期间马英九竞选团队打出“马上就会好”的口号,让台湾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期望值增高、迫切心加大。例如,在马英九上任一个月之际,台湾一民调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访民众认为马团队的表现“不及格”。16这无疑对马英九当局造成较大的压力,也是其执政的一大警讯。二是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由于经济区域化与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难免不受冲击,台湾也是如此。近年来世界经济处于低潮期,世界粮油价格飙升更是影响着台湾经济的发展。马英九上台正好处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这对其政绩发挥和政权稳定不无影响。仅以台湾股市而言,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及通货膨胀疑虑影响,台股近期缺乏人气,盘面持续低迷。台湾舆论认为,“马英九魅力不敌国际油价高涨”,新政府上任的“黄金五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竟然大跌”。台湾“经建会”于6月发布景气灯号虽为绿灯,但领先指标已连续6个月呈下滑之势。因此,马英九“5·20”执政以来,受陈水扁当局遗留的经济烂摊子拖累,以及受世界粮油价格上涨、美国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台湾经济不能“马上好”不说,股市等行情还不断下挫,“马上”没有立即变好,台湾民众的预期心理与现实有较大落差。近来,岛内对马英九当局的民意支持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湾民众的失望感加大。有分析显示,油价回跌、美国经济数据好转、国际股市回稳与两岸政策的落实是台湾经济好转的关键因素。尽管两岸政策在逐步推动,但世界经济能否很快好转还在未定之天,因此马英九当局的经济难题不是轻易能解开的。

  (四)美国的态度

  众所周知,美国虽口头上称“不介入”台湾问题,但其实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台湾问题的插手,今后也一样。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台海政策历来是“不统、不独、不武”,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这一政策今后仍会继续下去。对于马英九的上台,美国虽乐见其采取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但受制于美国自身利益,以及受国内保守派和军火商的影响,美国不会期待两岸关系走得过近过热。现在美国正处于总统选举期间,美国布什政府对两岸政策经过两个任期的磨合已趋于相对圆润,加之受反恐战争、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等的牵制,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多少要顾及中国的看法。然而,一旦美国认为两岸关系“走得过近过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还是会有所动作。美国对两岸关系的观察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不希望两岸关系缓和而大幅减少台湾向其购买军火的数额。二是,美国更不愿看到两岸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20086月下旬,由美国前国防部长佩利率领的“美中(台)战略安全议题访问团”访台,表示出美国对所谓“台湾安全”议题的高度关切。一方面美国会向中国大陆施压,要求给台湾“更多的国际空间”;另一方面,美国的态度对马英九当局有较大影响,在两岸问题上马英九当局多少要看美国的眼色行事。马英九曾留学美国,以其学历和从政经历,对于美国对台湾的重要性不会不知,我们在其“就职演说”和其后的一些场合所作的表示均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马英九在其“就职演说”中的对外关系方面仅提及与美国的关系,并重申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武”之“三不政策”;上任后马英九几次表示,台湾“会和美国维系现有关系,包括有关安全方面的合作,而且会继续编列合理的国防预算,对外进行必要的防卫性武器采购,目的在展现自我防卫决心”。17美国对马英九当局的影响,我们从中可知一斑。

   

  四、结论

   

  正如邓小平先生说过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台湾也一样,经济持续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尤为关键。过去10多年,由于台湾当局“台独”意识形态挂帅及错误政策,两岸交流交往难以有效展开,岛内资金与人才均出现大量外流,使得台湾经济长期低迷不振。所幸马英九上任以来承诺放宽两岸政策措施,这对扩大和推进两岸交流交往有利,对岛内经济结构改变也会有长远的影响。因此,主政者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2008429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主张;613日,胡锦涛主席又提出了今后海基、海协两会协商的16字原则,即“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这些主张和原则为发展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尽管两岸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并有不少内外因素制约和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只要两岸秉持合则两利的原则,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处理两岸关系,就能克服重重困难,两岸双方都将受益,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将是美好的。

  ——————————————————————————

  注释:

  1)台湾《自由时报》2008515日、2008519日。

  2《马英九:拟与大陆讨论经济协定》,台湾《联合报》2008619日。

  3)《两岸全面谈判时代来临》,台湾《工商时报》2008615日。

  4刘国奋:《两岸经贸交流二十年:台湾当局七次“降温”行动分析》,《台湾研究》2007年第6期。

  5)台湾《中国时报》2008220日。

  6)《寻找昔日那个快乐希望的民进党》,台湾《中国时报》2008328日。

  7《台湾经济61  四小龙最差》,台湾《中国时报》2007116日。

  8200711月台湾“海基会”一民调出炉,有61%的民众认为两岸人员与资金流动现象“不正常”,参见《海基会民调:投资中国 7成支持‘积极管理’》,台湾《自由时报》20071129日。

  9台湾《工商时报》2008416日。

  10台湾《联合报》2008521日。

  11台湾《联合报》2008626日。

  12《马英九:与对岸谈经贸正常与撤弹并不矛盾》,台湾《中时晚报》20071219日。

  13)谢佳雯:《马英九:拟与大陆讨论经济协定》,台湾《经济日报》2008619日。

  14)《押宝两岸开放  绿营质疑经济决策偏差》,台湾《自由时报》2008628日。

  15)台湾《自由时报》2008617日。

  16)《绿营:马政府满月 人民却在度小月》,台湾《联合报》2008620日。

  17)马英九“就职演说”:《人民奋起  台湾新生》,台湾《联合晚报》2008520日;范凌嘉:《马英九见裴里:与美维持现有关系 》,台湾《联合报》2008626日。

   

                          (本文发表在《台湾研究》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