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术资源

论转型正义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

2014年11月02日来源:刘国奋

  相较于民进党主政时期,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确发生了重大转折。过去五年来两岸关系进展较快,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巩固并深化却也遇到一定的瓶颈,这一状况的出现其实是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未能最终完成所致。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事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关系到有效、长效的两岸互动机制的建立,更涉及两岸民众切身利益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维护。本文围绕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内容,它的历史与现实和内部与外部的需求与压力、完成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对两岸三党的要求及其相关路径与方法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一、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及其需求与压力

   

  众所周知,1949年以来两岸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冷战和隔绝等因素,两岸双方都有对对方不利的宣传。1979年大陆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三通”,两岸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有所打破,特别是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政策,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增多,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逐渐增加。但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推进,台湾越来越向“独立”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李登辉主政中后期和陈水扁主政时期所进行的全面的“去中国化”,及其对两岸关系作出错误的定位,即所谓的“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不仅给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观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而且也毒化了两岸关系。2008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回归“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立场,两岸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拨乱反正。本文将“两岸关系拨乱反正”称之为“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并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五年多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到“深水区”。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今,两岸的政治僵局仍未破解,两岸的经济互利失衡,两岸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岸交流交往的不全面深入,所有这一切其实与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未实现有关。所谓 “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上,两岸互不敌对;2、经济上,两岸互利互惠;3、目标上,要有共同的处理两岸关系发展的长远目标追求。时至今日,两岸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矛盾与分歧,表明两岸关系转型正义远未实现。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需要两岸官方和两岸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讨两岸关系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找消除存在问题的方法与路径,共同倡导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

  (一)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谈到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历史需求,我们不免会想到先人们对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担忧和期待,有人可能会以“老生常谈”而作如此评论。但事实是,大陆领导人和广大民众追求两岸统一的确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这一祖国统一的目标其实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有共通之处。然而,至今两岸仍处于猜忌、敌对甚至仇视的状态,这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更不利于两岸民众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维护。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被欺负的历史铸就了中国人民的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历史重任已经摆在我们两岸中国人民的面前。两岸人民分离了60多年,又饱受外力的干扰,两岸合则利于两岸,分则损于两岸。

  从现实需求上讲,现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而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已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加以考虑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到今天,两岸政治性分歧问题难以回避,如果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不完成,两岸就不能很有效地触碰到两岸所面临的政治性问题,更遑论问题的解决。

  (二)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内外动力与压力

  首先,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完成具有内在的动力与压力。五年多来,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中获益较多,台湾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比例也在增加,有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心理,如既“承认自己对大陆的了解很不够”,但又“对大陆没有兴趣”;既“承认大陆对台湾的发展很重要”,同时又“对大陆的影响力很担心”;既希望在两岸交流交往中获利,又担心过度依赖大陆,等等[1]。台湾民众有如此多的矛盾心理表明,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必须提到目前的两岸议事日程上。

  其次,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具有外在的压力。近两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出现新的调整,试图通过“重返亚洲”,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权力结构。为此,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亚太地区展开新的部署。在策略手法上,美国采取了冷战时期老一套的分化、对抗策略,如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若明若暗地支持日本,加大了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纷争;在南海问题上煽风点火,扩大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些不仅给亚洲地区投入变数,也给两岸关系带来某些不利影响。事实表明,无论在钓鱼岛问题上,还是在南海问题上,两岸都面临共同合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外部压力。然而遗憾的是,由于马英九当局对大陆方面的不信任,致使两岸在前述问题上不能展开有效合作,反而让外人渔翁得利、使两岸共同利益受损。由此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两岸极需要通过完成两岸关系转型正义达到共同合作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目的。

   

  二、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对两岸三党的要求

   

  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涉及两岸民众对彼此的看法与情感,但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更与两岸三个主要政党的立场态度有关。从两岸民众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考虑,实现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是两岸三个主要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过去五年多来,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民众逐渐增多,但这并没有使台湾民众有效转化为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反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强化,据台湾相关民调显示,马英九执政五年的“台湾人认同”指数增加比陈水扁时期要快得多。[2]在台湾主张“台独”者无罪,提倡统一者却难被容忍,例如花莲县政府民政处长周杰民今年6月间因说了“两岸统一是必然的”的话语而丢了官职,县长傅崐萁还向县议会及大众“致歉”[3]。面对台湾这样的情况,对于主张两岸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说是一大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不能气馁,必须做到: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追求两岸统一的目标,不让“台独”分子有任何幻想;二要有更大的耐心,相信时间在大陆这一边、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这一边;三要有灵活务实的对台政策策略,做好统筹安排。

  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其反映在对台政策的目标上是追求两岸的统一,两岸如果不统一,中国梦就不能完整实现。中共对两岸统一的目标方向明确,但手段要灵活,措施要务实。由于大陆日益强大,台湾民众总有忌惮心理,因此,在当前对台工作方面,中共要放下身段,多倾听台湾民众的声音,对其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要照顾到。在高举祖国统一大旗、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同时,要广开言路,脚踏实地,持续推动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交往,积极主导并促使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早日完成。

  (二)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对中国国民党的要求

  国民党要坚持“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立场,担负起促进中国统一的历史责任。很遗憾,国民党在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统一中国的目标。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有助于改善因陈水扁主政而恶化了的两岸关系,它在短期内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与稳定,但从长期看不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扩大与深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阻力。国民党支持台湾民主化值得肯定,但不能没有正确的方向感,更不能被“台独”分子牵着鼻子走。为了实现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国民党要有更积极的作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民党要坚持以两岸的中华民族利益为先,不能仅看美国的眼色行事。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也符合美国对两岸的政策要求。国民党必须考虑清楚:在中华民族利益和美国利益之间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我们时常发现这么一个怪现象,台湾在大陆利益和美国利益之间做选择时往往会选择后者,而忘记了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问题上自己的利益其实与大陆的利益是一致的、是困绑在一起的,这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今年5月台湾举行“政经兵棋推演”,模拟中国大陆为争夺钓鱼岛主权、不惜和日本开战的紧急状况,马英九所率的当局23部门因被美、日要求选边站,最后竟然加入美日联盟而对抗中国大陆和俄国。发生这种情况,似乎比民进党执政时的“兵推”还更为荒腔走板,不能不令人担忧。因此,面对台湾这样的现况,国民党应有更广的胸襟、更远的眼光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决不能因一党或台湾一隅之利而牺牲中国的全局利益。

  (三)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对台湾民进党的要求

  从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情况看,做一个理性、负责任的政党对民进党十分重要。

  理性的政党不是一味地为反对而反对。民进党自成立迄今,反对党的角色扮演得过头,采取“凡之国民党赞成的民进党就反对、凡之国民党反对的民进党就赞成”的非理性做法,如既反对“九二共识”,称其为“国共共识”而非“台湾共识”,也反对扩大两岸交流交往,称大陆“有政治目的”、台湾会被大陆“套牢”,等等。某些民进党人士虽同意与大陆交往,但其目的还是想利用“和中国发展全面性的特殊关系,积极壮大自己”,进而“降低对中国的依赖”。[4]。这种非理性的反对立场会让民进党自己付出代价,最终因其与台湾民众的需求不符和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脱节而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负责任的政党并不会将民主诉求与国家分裂混为一谈。在民进党成立之时主张所谓“住民自决”,到后来推出“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推动民主化,其“台独”主张越来越由隐讳走向显性。直至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于20028月初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民进党从李登辉手中接过“台湾主体意识”的接力棒,以“公投制宪”等方式,试图在“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幌子下行“台湾独立”之实。这种企图以“民主方式”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的做法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该有的行为。

  民进党必须从自己的小算盘中走出来,抛弃“台独”诉求,站高望远,做一个对中华民族历史负责的政党。民进党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政治转型,这是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民进党够觉悟,则可以选择“主动转型”,即放弃“台独”幻想,承认“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与大陆建立起“两岸同属一中”的共识;积极支持并参与两岸各界、各领域的交流交往活动,而不是动辄给对方抹黑、拖两岸关系发展的后腿。倘若民进党不能实现“主动转型”,则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实现的时日就会被拖长,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则只有等待两岸民众给予压力,倒逼其转型。不过这种“被动转型”将会使民进党的发展受到影响,其执政的可能性降低。

  民进党必须尽早认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势,认识到“台独”目标不切实际,与大陆对抗不利于民进党,也不利于台湾发展。民进党必须承认“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潮流中才是其真正的出路所在。

   

  三、完成转型正义、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从现阶段情况看,完成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不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难以得到深化与扩大。笔者以为,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完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树立“两岸同属一中”的观念,开启解决两岸根本分歧的钥匙

  一个中国问题是两岸绕不开的根本问题,目前两岸关系所有问题的症结都根源于此。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大陆方面已一再做出了调整,如从“老三段论”到“新三段论”,从“一个中国原则”到“一个中国框架”,再到“两岸同属一中”。目前对一个中国问题的主要纠结在台湾方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台湾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拨乱反正:

  一是停止以“民粹式”地宣传“台湾为主”、“台湾优先”论,以事实为基础建构合则两利、互惠互利的思维方式。在两岸关系中,片面提倡以一方“优先”、“为主”的想法,都是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与利益的做法。因此,这种“民粹式”的“台湾为主”、“台湾优先”的论调应停止使用,对有关思维进行拨乱反正式的清理,对于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十分关键。

  二是停止以对抗大陆为目的的所谓“台湾主体性”、“台湾主体意识”的主张,以避免继续对台湾民众的误导。“主体性”、“主体意识”是相对模糊的概念,但在反共、反中思想意识浓厚的台湾社会氛围中,“台湾主体意识”易被用来作为与大陆对抗的思想武器,也极易被“台独”人士利用作为“台独意识”的引火线。民进党主政时期,“台湾主体性”、“台湾主体意识”被搬上台面,为其推行“台独”路线做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因此,所谓“台湾主体性”、“台湾主体意识”等用语的继续使用只能误导台湾民众,不利于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

  三是停止对台湾青少年“去中国化”的教育。马英九上台后,中止了陈水扁时期实行的一些“去中国化”的政策措施,但该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在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上,是到了真正彻底的拨乱反正的时候了。台湾应停止向青少年灌输包含“去中国化”内容的教育,强增台湾青少年的正确的中国历史观和“中国意识”,让台湾青少年树立起中国认同观、共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念与目标。

  (二)消除两岸敌对心理、建立相互尊重与互利互惠的新型两岸关系

  一是停止敌对,相互尊重。由于两岸敌对状态未结束,两岸相互猜忌心仍较重,台湾方面尤为如此。以两岸经贸往来为例,今年6月两岸达成服务贸易协议,尽管该协议大陆让步较多,但岛内居然有很大的反对声音。这种状况的发生,与台湾相关部门事先工作做得不到位有关,更与民进党和“台独”人士利用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敌对与猜忌心有关。

  二是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在自称“民主社会”的台湾,不该有仅仅只以台湾自身获利而不顾大陆方面的利益的做法,尤其是在大陆让利后还一再宣称大陆让利“有政治目的”、“别有用心”[5]。这种说词不是“民主政治”与“自由经济”的台湾所该有的,然而这些年来这样的说词在台湾不断地被重复着,并使一些善良的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反感,进而排拒两岸交流交往,更排斥两岸统一。为此,两岸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常态经济关系,而不是大陆单方让利,更不是大陆让利后反遭羞辱。

  三是荣辱与共,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当前,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两岸应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如前文所述,两岸应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采取必要的合作措施,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进而以此类推,即两岸的统一也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维护,两岸加强合作,荣辱与共,必将使两岸民众的现实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得到维护和加强。   

  (三)相互磨合与妥协,实施“分阶段走”的方案

  两者关系的和谐相处本身就是磨合与妥协的结果,两岸关系也不例外。两岸关系纷繁复杂,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等因素相互交织,两岸双方必须要作出相互妥协与让步。过去30多年来,大陆的对台政策陆续进行调整,作出了一些妥协与让步,并有了较为明确的“分阶段走”的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陆方面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没有“分阶段走”的概念,不管是先前的“武力解放台湾”,还是后来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都是以“立即统一”为导向的。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一方面鉴于台湾内部政治发展变化,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分阶段走”的思路。而且这一思路越来越清晰,到20121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作政治报告时就明确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因此,可以说大陆已将两岸关系分为统一前与统一后两个时期,目前两岸最为重要的事是,确立统一前两岸应做的事项。

  然而,反观台湾方面对于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执政党——国民党对解决两岸关系的根本分歧问题仍持消极、回避态度,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其主要反对党——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主张仍停留在不合时宜的“台独”立场上,而看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如此下去这个政党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只能“被边缘化”。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近期来民进党召开“华山会议”对大陆政策进行讨论,虽然“台独”立场仍是民进党“华山会议”的主调,但还是有人建议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不妨“向国民党靠拢”,国、民两党“来比内政争取民心” [6]。这种与国民党就岛内政策问题展开竞争、而不是以“台独”与其作区隔的声音虽弱,却也表现出民进党内有识之士的理性务实的态度。如果民进党能在大陆政策上做出理性选择,则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就会加快,不但民进党的前途光明,而且更重要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有一个“历史性转折”。

  鉴于两岸关系的处理需要妥协与让步,两岸必须寻找最大的公约数。目前两岸最大的公约数就是“九二共识”,中共已将“九二共识”写进其十八大报告中,而台湾方面,民进党至今仍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很不利。如果民进党能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确立“两岸同属一中”的共识就不会很难。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况看,目前两岸关系中重要的是确立“两岸同属一中”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两岸可就统一前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安排,如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台湾参与涉外活动、两岸共同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相关事务协作,等等,如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的政治僵局就能突破。

  (四)以官方为主导,全面、深入地展开两岸有序交流

  在两岸交流交往中突出官方主导作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过程中,两岸官方的主导作用极为重要。检视自1979年以来两岸交流交往的每一个阶段,官方的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自大陆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到2008年初,两岸的交流交往大多以民间跨出步伐为先,这种情况在台湾尤其明显。2008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马英九当局对两岸交流交往虽采取相对积极开放的政策措施,但受制于岛内政治环境因素,仍坚持所谓的“先民后官”立场,致使两岸交流交往除经贸外的其它方面还不够全面、深入。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岸官方的主导作用应被突出出来,两岸官方应联手合作主导两岸交流交往,乃至两岸政治对话或谈判。两岸官方要对相关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不仅使其有节奏、分阶段推进,还应使两岸交流交往活动细化,以分清主次,理出重点,攻克难点。

  广泛吸引两岸各界人士参与交流交往活动,增强两岸民众的情感和扩大两岸利益的交汇面。扩大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赖于两岸民众的共同参与,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内容和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广泛吸纳各界共议两岸共同关心的问题,让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有针对性;可以共组公益社团组织,通过共同参与相关活动,增加双方的兴趣与情感交汇点;可以实行两岸人员自由流动,除经商、旅游外,还可适度向对方放宽求学、就业限制,做到利益共享,等等。总之,通过共同推进两岸各界、各领域的交流交往,可以使两岸民众参与到共创两岸记忆、共写两岸发展史的活动中,从而起到增进情感和扩大利益交汇面的作用。

   

  四、结语

   

  由于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的全面“去中国化”,两蒋时期的反共宣传教育被转化为反大陆和反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两国论”与“一边一国”的思想意识灌输,这种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对给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形成极为负面的影响。而大陆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发展迅速,用3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经济发展之路,致使目前大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矛盾交织。加之,西方思想价值观在台湾盛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不被台湾民众所看好与接受。如此等等的种种原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和两岸关系有不少误判和不合适的看法。

  过去五年来,马英九当局对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作为有限,至今仍将两岸交流交往局限于经贸文化层面上,并将解决两岸政治根本问题的政治对话或谈判推给了民间;民进党与“台独”人士对两岸关系继续抹黑、歪曲,并不时地拖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后腿,使得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对两岸政治僵局的打破没有更大的勇气。所有这一切加大了两岸关系转型正义实现的难度。

  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五年多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两岸关系转型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共产党对两岸和平统一问题解决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赖于国民党的对中华民族前途责任的历史担当,有赖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的实质转型,同时也有赖于两岸官方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两岸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及两岸共同不懈的努力,定能早日实现两岸关系的转型正义,并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持续进行下去,直至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的达成。

   

  

 

  


 

  

注释:

  [1] 《两岸关系7个社会心理矛盾》,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01388日。

  

[2] 《童振源对卜睿哲专书<未知的海峡>的评论》,台湾《中央网路报》,http://www.cdnews.com.tw2013-04-10

  

[3] 《统一论掀波 花县民政处长下台》,台湾《中时电子报》2013629日。

  

[4] 《台北、金门和北京学者座谈:两岸的挑战》,香港《中国评论》20136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3-06-08 00:47:36  

  

[5] 《陈唐山:中国让利充满政治目的》,台湾《自由时报》201385日。

  

[6] 《遥指2016 政治调色盘悄然变化》,台湾《中时电子报》2013712日。

   

                               (本文发表在《台湾研究》2013年第4期)